可采取更灵活方式,避免“大马拉小车”

齐鲁晚报     2019年11月23日

  公开报道显示,自2012年开始,深圳、青岛、武汉、杭州、天津以及北京陆续开通了夜班公交或者通宵公交。我省的青岛首批3条“夜公交”1路、26路、224路于2014年正式开通,“通宵达旦”接送夜归乘客。可以说,济南开通24小时公交并不晚于国内绝大多数省会城市。
  但记者了解到,这些城市的通宵公交线路发展得一般,主要是因为客流量上不去,这也可能是遇冷的原因。不仅仅在国内,像澳大利亚的墨尔本、阿德莱德等城市,也有24小时有轨电车系统,但是上座率依旧不高,可能是跟城市人口较少有关系。
  “24小时公交是系统工程,要发展好其实还有很多配套工程要做。公共交通需要满足有一定的客流需求,达到一定的客流才能采用诸如地铁这种集约化的方式来运输,如果客流达不到,就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说。
  目前K101路高峰发车间隔为3-5分钟,平峰为7分钟,而通宵公交发车间隔为半小时或1个小时,发车密度比较低,对老百姓吸引力或许不是很大。但这似乎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客流量不够,通宵公交发车频率过高,就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同样感到压力山大的还有交通主管部门,济南交通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分析,通宵公交车需要24小时运转,工作人员也会24小时待命,夜班司机还要白天休息,还有商圈客流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慢慢去磨合解决。
  “关注夜间的出行需求是好事,通宵线路开了,我们要从正面认识。如果客流量较大,我们可以增加线路。如果客流不够,可以用小型公交或者是定制公交,用灵活的方式解决出行需求,一方面可以满足市民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投入。”张汝华建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