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花木兰绘制文学地图

历下区中小学开展“项目化学习”研究打破学科界限 师生共同成长

齐鲁晚报     2019年12月05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潘世金 通讯员 李勇 

打破学科界限
开展项目化学习实践

  “我们的语文课有时是文学鉴赏课、有时是地理课、有时是美食课、有时是美术课……原来体验、探究式的学习这么有趣!”这是济南市燕柳小学六年级二班徐浩清、董欣悦两名学生对项目化学习课程的真实感受。
  六年级二班语文老师徐艳介绍,在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她以“童年·家乡”作为项目化学习的切入点,将班上学生分成5个小组,以少年文学家的身份去寻找、去发现济南文学作品中的泉、山、名人故居,绘制济南的文学地图,把“最文学”的济南呈现出来。
  在燕柳小学的课堂中,项目化学习随处可见,已经涵盖学校所有学科。在“如何快速清点硬币”这一课题研究中,同学们提出了用筛子筛、称重法、量厚度法、体积算法等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也锻炼了综合能力。
  “过去觉得数学很枯燥,但在项目化学习中,我们利用生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觉得很有意思。”六年级三班丁傲翔同学表示,在数学课上,同学们一起解决“铺设学校多媒体舞台瓷砖”这一问题,通过测量、市场调查、设计草图、资金预算等环节,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在济南市景山小学的课堂上,老师们同样打破了学科界限,开展了以“走近历史人物”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课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科学等多个学科。在杜祥伟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搜集资料、制作思维导图、表演课本剧,通过多种形式研究历史人物花木兰。
  杜祥伟介绍,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英语描述花木兰的外貌及性格特征,在研究古代食物和现代食物区别时,学习用英语表达古代传统食物的名称,还通过古今对比知道了食物的营养价值知识。“除了学到知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锻炼。编写课本剧时,同学们想象花木兰穿越到现代的场景,让这一历史人物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贴近生活实际
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耶!我们胜利啦!”这是济南市燕翔小学的孩子们上完体育课的欢呼声。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根的中国人”为主题的项目化课程,体育课不再是枯燥的跑跑、跳跳、自由活动,而是将校园“三球”(高年级篮球、中年级排球、低年级足球)、太极操、武术、舞狮等引入课堂。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加深了孩子们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
  甸柳一小杨丽老师则围绕“广告无处不在”这一问题,进行了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课例展示,为学生介绍传统广告的售卖形式和目前广告传播的诸多途径。教会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广告,提升生活品质。四年级七班的张智睿同学说,“这样的课堂让道德与法治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则开展了“指向经典传承和文化传播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经典研习为根本,以“双语实践活动”为实施途径,深究传统文化精髓,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国际化探索,设计了八大菜系、茶酒文化等系统化的主题研习活动,通过双语交流自觉地接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源,打开传统文化国际通道,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教师成长
师生一起开发课程资源

  对老师们来说,项目化学习最难的一点是如何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发散思维,完成任务,最终得到结论。在杜祥伟看来,研究这一课题的过程并不简单。“这与传统的备课方式不同,首先要打破教材,将3—6年级符合的知识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也要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进来。”杜祥伟说,虽然对老师的要求高了,但也在不断研究中提升了教学教研能力。
  为推进项目化学习研究,济南市燕柳小学则成立了由校长领衔的科研骨干团队,全校80%的教师自主申报进入四维度的4支科研攻坚队伍中,每周各科研团队一次例会研究。“在项目化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设计者和实施者。”济南市燕柳小学副校长房世雪介绍,学校构建了学科项目化学习、主题项目化学习、STEM项目化学习、德育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四维度课程实施路径,教师教学注重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真实学习,深度学习。
  济南市历下区龙奥学校开发了项目化学习的课程资源,课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三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制作手工月饼,体验传统文化”活动。课堂上,老师先给学生们讲解了项目制作月饼的来历和传说,学生们分享了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中秋节的文学知识以及制作手工月饼的方法,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变身“小小甜点师”,课堂也变成了热闹的“烘焙坊”。学生沉浸在创意制作的趣味体验,也在实践中传承了传统文化和手艺。项目化的课程既为学生们再现了语文课本里文学作品,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引进来走出去 
接轨国际拓宽研究渠道

  在济南市辅仁学校开展的暑期项目化学习体验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式学习方式为主线、教师为引导的三位一体式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力,让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利用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等知识解决问题,并最终运用理性方法验证解决效果。活动中学生体味原汁原味美国项目化教学。各科中小学教师辅助学生参与其中,全方位了解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为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供借鉴。
  在探索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历下区各学校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探索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同时把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带出国门。济南市景山小学在与澳洲学校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用短剧的形式为澳大利亚师生展示了花木兰的生平故事。小演员们流利的英语,惟妙惟肖的表演给澳洲师生留下深刻印象。随后,景山小学引进了澳方项目化学习课程,比如意大利面搭建塔楼、设计降落伞、制作可承重大桥等主题式项目化课程,将项目化学习扎根于景山课堂,师生们都受益匪浅。
  省实验小学开展的定向运动项目化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定向越野这一项起源于北欧的竞技体育,使学生掌握了辨别方向,快速准确标定地图,分析判断定位等各种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瞬间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目前,历下区大部分中小学校在探索实践项目化学习,部分学校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历下区教体局小学教研室基于项目化学习研究形成的成果《小学英语戏剧教学实践与研究》获得“2018-2019年度济南市优秀教学品牌成果”。景山小学《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活动的研究》成功立项为山东省教科院立项课题。燕柳小学项目化学习已经成为中国教科院立项课题。历下实验小学的“少年君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获省特色课程一等奖。“目前,历下区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始探索实践项目化学习,通过培训交流、骨干教师引领、团队教研、典型案例推介等方式,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历下区教体局小学教研室主任殷崇说。

  历下实验小学传统文化
研习活动展示。
  语文课上绘制文学地图,英语课上研究花木兰……在济南市历下区中小学校的课堂里,部分学科引入了“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教师打破学科界限,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探究。
  目前,在“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均衡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历下区教体局将项目化学习方式纳入到整个小学阶段课程构建中,使项目化学习成为撬动小学课程改革、作业变革、教师培养的重要支点,成为历下区小学学科新课程观落地的新视窗、新载体。

  燕柳小学数学老师穆林开展“我的舞台我设计”课程。
  甸柳一小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和老师互动交流。
  景山小学学生在澳大利亚卡拉芒达精英学校展示项目化学习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