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齐鲁晚报     2019年12月05日

  文/宋一
  我不会吸烟。可是因为生命里与我最亲的两个男人,我与香烟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与香烟的最初接触,完全源于我的老烟枪父亲。
  那时,幼小的我每天傍晚都要去村里的小卖店帮父亲买烟。父亲交给我四毛钱,一盒蓝金鹿三毛八分钱,剩下两分钱我便可以用来买一颗什锦水果糖。为了得到一颗甜甜的糖果,我便乐此不疲地甘当父亲的“小跑腿”。
  不久,父亲在单位升职了。有一次,父亲的同事来我们家做客,他说在他们办公室,父亲的职位和工资最高,吸的香烟档次却是最低的!临走时,他还一个劲儿地揶揄我母亲对父亲太苛刻!待客人离开之后,一辈子爱面子的母亲坚决让父亲提升吸烟档次。父亲笑呵呵地答应着,但他每天还是照旧叮嘱我去帮他买最廉价的蓝金鹿。
  父亲偶尔也会让我帮他买五角钱的大前门。后来我发现,父亲的上衣口袋里其实装着两盒香烟。别着钢笔的那个口袋里装得是大前门,这盒烟他通常用来敬别人,自己从来都不舍得抽;而另一个口袋里装的则是他自己常抽的蓝金鹿。
  那时,我一直认为父亲太抠门儿,节俭的不是地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慢慢体会到父亲肩上的担子与艰辛。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每个月那点微薄的薪水,可是要养活我们一大家子九口人的!我的几个姑、叔都在念书,我也快上小学了,不省着花能行吗?
  父亲的吸烟量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涨到一天两包的,我也说不清。总之,上初中以后,为了不耽误我复习功课,父亲极少再让我去帮他买烟了。
  每天晚饭后,我在西屋写作业,父亲在东屋一边备课一边抽烟,袅袅烟草味穿堂而过,在小屋里四下弥漫,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哦,这是属于父亲特有的味道!这是家温馨安暖的味道!
  有时候父亲写着讲义就会剧烈地咳嗽不止,母亲一边忙着给父亲倒茶,一边心疼地数落他吸烟太多,不知道爱惜身体!现在想来,父亲每天默默肩负着生活和工作的重压,或许真正能帮他缓解压力的唯有香烟了。
  那一年,父亲送我去镇上读高中。临走时,父亲将身上所有的钱一股脑儿地全都掏了出来,硬塞到我手里,自己仅留下十元的返程车票。他说这是他节缩吸烟好几个月才省下来的,他还一再叮嘱我不要太节俭,要好好照顾自己!手捧着这些散发着淡淡烟草味的票子,我的眼睛湿润了。
  学生时代,我一直怀惴着一个小小的心愿,那就是等我毕业参加工作了,我一定要用自己挣到的工资给父亲买高档的香烟!可是多年以后,当我终于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健康原因,父亲已经戒烟了。
  遗憾犹如一部散佚的残简,再也难以串连成卷!每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脑海里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父亲吸烟时的情景。熟悉的烟草味氤氲在时光深处,穿越那些烟雾缭绕的沧桑岁月,我慢慢地抽芽吐蕊,挺拔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而父亲却渐渐被岁月风干成一枚多皱的枣核!


  初识邱的时候,他举止斯文,谈吐儒雅,让人颇有好感。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在我面前大谈特谈什么“香烟担道义,美酒著文章。”说着就熟练地点燃了一支烟。
  我说:我不喜欢男人吸烟!
  他答:那我戒烟!
  我问:你还有什么不良嗜好?
  他答:凡是你不喜欢的,我都能改!与时俱进,听媳妇的话,跟党走!
  我一下子就忍俊不禁,后来我们就结婚了。
  可是结婚二十年来,我从未看见他有过戒烟的实际行动,心中不免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他在室内吸烟,我抱怨:“难道你不知道二手烟对我和儿子的威害有多大吗?”他不语,叼着烟默默地进了卫生间。我提高嗓门:“你再这样下去,我会老得风快!”他仍默不作声。俄而,将战场再次转移到大门外。气得我运足气力对着大门发出河东狮吼般的咆哮:“再别进来了!你和烟去过吧!”可是他依然充耳不闻。
  我坚信:他之所以有如此底气!皆是因为有他的岳母大人在背后为他撑腰。不妨先来看看我母亲有多袒护他吧!
  有次下雨天我们一起回娘家,母亲去楼下车库取东西的时候,猛然发现他兀自伫立在楼宇门口,迎着斜风细雨,无比深沉地吞云吐雾。母亲心里不忍,几次招呼他上楼去吸,他都执拗地告诉他丈母娘,他在家一直都这样,早就习惯了!气得母亲一进门就狠狠地数落了我一顿,末了还直骂我真不是个玩意儿!
  正是因为有了母亲的力挺,于是乎,这个男人的抽烟恶习,就这样坚定执着地延续至今。
  如今,儿子上了大学,家里一下子就冷清下来。想孩子的那些夜晚,我常常独坐在阳台前默默发呆。
  有一天傍晚,他正色地告诉我他要戒烟了。我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鄙夷地从牙缝“赏”给他一个干巴巴的字眼:“切!”
  “真的!”他说,“这些日子,我一直在琢磨着,孩子大了,终归不能总守在咱们身边,以后的日子还得靠咱俩互相扶持!只有咱们身体都健康了,才能一起走得更远!”
  我抬起头来,暮色下,他的眼眸如一湖丰盈的秋水,蓄满无限深情。时光恍然又回到了青葱岁月时,我们初相见的那一刻……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下一刻,我泪流满面。
  都说往事如梦,而于我,往事如烟似乎更确切。因为懂得,一切尽在不言中!
  宋一,文登作家协会理事,威海作协会员,《作品》杂志特邀评刊员。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在《少年文艺》《作品》《山东青年作家》《东方烟草》《威海文艺》等报刊发表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数百篇,并有大量作品获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