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航工程技术公司:

“三个特别”锻造“工匠精神”

齐鲁晚报     2019年12月16日

  周本欣
  黄绪峰
  李嘉诚
  山航工程技术公司首架波音737NG飞机8C检 (资料片)
  山航机队
  1994年,孕育已久的山东航空公司在齐鲁大地诞生,如今,厚道山航即将飞过25载璀璨航迹,在这其中有着无数位山航人的辛勤付出。
  其中,山航工程技术公司的发展有目共睹,从当初的几个人到如今的1605人;从当初的“借机库”到后来的独立机库;从当初简单的维修能力到如今能够完成波音737NG飞机的最高检8C检,山航工程技术公司不论从软件、硬件还是技术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记者找到了3位山航工程技术公司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感受山航工程技术公司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白新鑫        

周本欣:
23年成就机务“大拿”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这三个特别是一代代山航机务人一直传承的精神,在山航工程技术公司有着许许多多坚守“三个特别”的机务人,周本欣便是最有“资历”的“老将”之一。1996年他就进入山航从事机务工作,20多年过去了,周本欣早已从当初的一名大学毕业的机务“小白”成长为如今的机务技术支援专家,在自己能力、技术、心态成长的同时,周本欣也可以说是见证了山航机务力量的不断壮大。
  1996年,周本欣刚进公司时山航正处在成立初期阶段,当时飞机也少,机务人员也少,“我们来公司那会基础知识培训相对较少,基本是靠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教,再就是靠自己总结积累。”周本欣说。那个年代机型知识主要靠自学,不像现在光是机务理论培训就要学习近一年。
  “当时我们住在机场,不管是否上班,只要外场飞机有故障我们就去学。”周本欣说他们那一批机务人基本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状态,除了学习飞机维修的理论知识外,他们每天都在练习电焊、切割、锉等基础性、技能性的工作,不久之后周本欣就到了外场从事飞机的维护与排故。“那几年可以说是打基础的阶段,理论知识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但大家动手实践能力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周本欣说。
  周本欣在山航的23年,可以说是跟山航共成长。“不论是SAAB、CRJ还是波音737,山航历史上所有的机型我基本都修过。”周本欣说,在他修过的机型当中,CRJ飞机的维修对他的业务能力提升帮助最大。
  “当时CRJ飞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机型,维护这个机型给我们带来不小的挑战。”周本欣说,有时为了排除故障他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埋头干活,下班以后还要一起研究讨论,不论是经验还是技术,维修CRJ飞机时期周本欣的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很快他就完成了从一名新人到技术大拿的华丽蜕变。
黄绪峰:
8C检见证者、参与者

  2001年入职的黄绪峰是山航工程技术公司定检中队的主管,2018年4月11日,山航工程技术公司完成山航首架波音737NG飞机的8C高级别定检,从2017年9月份开始申请8C检到最终试飞成功顺利交付,山航工程技术公司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全力保障,在经历了重重考验后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至此,山航工程技术公司整体维修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去年的8C检可以说是我们维修能力的一次突破。”黄绪峰说。从事定检工作十几年的他可以说是山航工程技术公司,尤其是定检能力提升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我刚来公司时,我们青岛这边还没有自己的机库,我们都是去借机库来检修飞机。”2009年,山航青岛维修基地机库启用,看着这些年来的变化,黄绪峰感慨,如今工作条件比那时候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在黄绪峰看来,机库的从无到有是他们综合能力提升的一个标志,而维修使用的工具这些年来也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着一轮又一轮的演变。“我们早些年使用的梯子只有一种,现在光是梯子,我们就有1米到5米各式各样的。”黄绪峰说。除了梯子,这些年他们维修用的其他工具也多了很多,工具的升级为机务工程师们更好的修理飞机提供了很好的辅助。
  从“借机库”到“自己有机库”,从简单的几样工具到成百上千的工具,伴随着时间的飞逝,山航工程技术公司的定检能力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刚来公司那会,我们飞机少人也少,能做得定检工作也都是最基础的,最多停场不会超过一天。”黄绪峰说。如今,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波音737NG最高级别的8C检,这期间的成长是巨大的。
  说起8C检,黄绪峰告诉记者,8C检作为波音737NG飞机最高级别的定检,涉及飞机结构,“整架飞机基本要全部拆除检修。”黄绪峰说。当飞机飞行时间达到48000小时后就需要进行8C检,飞机的大部分部件需要拆除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黄绪峰告诉记者,在进行8C检修过程中他们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很多细节需要格外注意。
李嘉诚:
排故专家成长史

  在机务团队中,排故组一直充当着“技术担当”的角色,2008年加入山航工程技术公司的李嘉诚就是排故组的一名高级工程师。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李嘉诚坦言非常感谢公司给他一个成长的空间与平台。
  尽管与周本欣和黄绪峰比起来,李嘉诚来山航工程技术公司的时间要短了不少,但他也有着自己的成长记忆。“现在的维修越来越规范化,各类的规章制度、手册也越来越健全。”李嘉诚说。以前维修不懂的多是问师傅,如今更多的是问手册。
  说起这些年来的变化,李嘉诚坦言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对于新员工的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我当时入职培训了2个月,当时觉得已经不短了,可现在我们的新员工要培训近一年才能到外场实习。”李嘉诚说。即使到了外场,他们现在也有一套完成的新员工培训手册,有一套完整的新员工成长体系。“哪个阶段应该学习哪些知识与技术,培训手册里有详细的规划。”李嘉诚说。
  在李嘉诚的工作经历中,有一次排故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当时飞机的一个系统通道接不通,查询手册分析原因时里面有跟线断了,但断线的位置很难确定。李嘉诚跟同事们不停地量线,熬了一整个通宵后仍然没能找到断点。
  到了下班的时间,替班的同事也已经到位,按说李嘉诚可以下班了。可他总觉得自己就快找到断点了,心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让他忘记了身体的疲惫,他执意要留下来跟接班的同事们继续排查。“其实就是一种感觉,自己心里觉得马上就能找到了。”李嘉诚说。他的感觉很快就应验了,在狭小的电子舱空间内只能趴下身子通过反光镜查找,很快李嘉诚就找到了断点。“找到了!果然断点是在连接点处。”李嘉诚大喊一声。
  找到断点,后续的工作开展的就很顺利了,到了下午1点多,这个故障终于排除了,此时的李嘉诚才感觉到了疲惫,但看到飞机安全隐患排除,他的内心更多的是喜悦。“这也是我从事机务工作最大的动力,每当看到飞机安全的起落,自己是很自豪的。”李嘉诚说。
  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李嘉诚说技术上的进步是一方面,通过这些年来在从事的机务工作,他看待飞机故障的角度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是单纯地从某个故障去分析,后来到了排故组逐渐转向了关注故障的后续。”李嘉诚说。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快速、准点的保障航班运行是他一直思考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