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区:大力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齐鲁晚报     2019年12月18日

  茌平区本着“全方位、广层次、一个不落”的理念,先后投入3115万元财政资金,从生活补贴、学杂费免除、助学贷款等5个方面下大力气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惠及全区1.5万贫困学生。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区为3063名贫困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190余万元,为43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杂费30余万元,并发放国家助学金144余万元,全区近6000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享受乘车费用补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垃圾产生量日益增长,为了让人们了解到垃圾分类的好处,认识家庭厨余垃圾的利用价值,聊城大学青年化学社于12月7日在聊城市马庙新村举办“TOTO水环境——环保酵素的制作”活动。活动激起了居民参加环境保护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垃圾“变废为宝”的价值所在。让他们愿意用实际行动去落实环保工作,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希望通过活动,能够呼呼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携手共创绿色家园!
    (尹璐瑶 高靓)
保护环境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校园周边环境污染情况,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意识,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化学社于11月28日在聊城大学周边河道开展“实地考察垃圾分类和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活动。志愿者们对湖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今市民对于垃圾分类和环境污染的看法,志愿者也向市民们讲解有关的环保政策,得到了市民们的赞扬。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度,而且对他们的行动落实起到了一定的号召力。
        (高靓)
保护身边环境
  11月28日,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志愿者走进东昌府区翰林苑幼儿园举办“感受电视发展历程,品味现代生活变迁”主题活动。在向孩子们讲解完目前电视使用情况后,志愿者利用制作的各时期电视机模型向孩子们介绍电视发展历程并通过趣味问答的方式加深孩子们对电视科学的了解。本次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明白了电视机的发明与发展,感悟时代变迁,更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增加对未来科技的憧憬与向往。
   (通讯员 王晗晴)
感受电视发展历程
  为增加大家垃圾分类知识与环保意识,12月7日,聊城大学青年化学社在聊城市东昌府区举办了“助力垃圾分类,共创文明社区”活动。
  志愿者们在前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系统学习垃圾分类及环保知识;进行宣讲培训,确保每个志愿者都能熟练准确地宣讲等。志愿者向市民们讲解有关环保政策以及落实行动的相应措施,并送给了他们具有纪念意义的环保手提袋。此次活动不仅宣传了垃圾分类与环保知识,而且提高了居民们的环保意识。
        (陈爽)
共创文明社区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民们垃圾分类的情况,让市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聊城大学青年化学社于12月7日在马庙新村进行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入户调查”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入户上门宣传,面对面交流让市民掌握垃圾分类方法,同时还开展垃圾分类问卷调查,不少居民对垃圾分类提出了自己看法。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有利于调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热情,引导市民循序渐进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环保和卫生意识。
   (王鹏鹏 尹璐瑶)
垃圾分类入户调查
  为宣传泥塑文化,弘扬传统民间手工艺,11月27日,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志愿者来到东昌府区翰林苑幼儿园举办“博览千年精髓,‘塑’造文化之魂”主题活动。志愿者们拿出泥塑模型向孩子们讲解泥塑起源、发展与地区代表等知识,为孩子们打开泥塑世界的新大门。又陪同孩子们用粘土制作形象各异的物件,让孩子们对泥塑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活动加强了孩子们对泥塑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通讯员 王晗晴)
了解泥塑文化
  为了加强垃圾分类回收意识,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化学社于11月21日在清华园辅导班举办“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活动。志愿者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方式进行讲解,并通过举手问答的方式让孩子们对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对分类后垃圾的用处有了初步认识。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垃圾分类的标志,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还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养了垃圾分类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
       (王鹏鹏)
学习垃圾分类
  为丰富垃圾分类知识,提高环保意识,聊城大学青年化学社于11月7日在金苹果幼儿园举办了“学习分类知识,争做垃圾分类小能手”活动。活动中,分发卡纸制作成手工垃圾桶和废品卡片,通过将废品卡片投入垃圾桶内,深化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与认识,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收获垃圾分类知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此次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垃圾分类的种子,使孩子们对垃圾分类与环保有了进一步认识,营造了良好的垃圾分类环境。
        (陈爽)
争做垃圾分类小能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