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是第二个与北京通航的城市

齐鲁晚报     2019年12月30日

  1921年7月1日,航空署在北京南苑机场举行北京—济南航线开航典礼,到场的有大总统徐世昌的代表及中外人士、记者等。这是历史上降落在济南土地上的第一架飞机,也意味着济南继天津之后,成为我国第二个与北京通航的城市。

  □魏敬群
  
  如今人们坐飞机出行着实方便,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1985年,我出差去昆明,济南没有飞机,只好辗转去首都机场,搭乘北京至昆明的航班。1990年,我到广州开会,这次济南有航班了,但遥墙机场尚未建成,飞机起落都是在西郊张庄机场。这个机场始建于1921年2月,军民合用,规模不大,设施也很简陋,给我的印象不深。后来我才知道,张庄机场也曾有过辉煌的一页,中国第一条正式航线北京—济南—上海(实际只飞到济南)的第一架邮政班机就降落在这里。
  1920年至1921年间,北京政府从英国购进40架维克斯“维梅”双发飞机,这种运输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之一。北京政府航空部门与邮政部门合作,打算开通北京至上海的邮政班机。为稳妥起见,处女航先飞北京至济南一段。
  1921年7月1日,航空署在北京南苑机场举行北京—济南航线开航典礼,到场的有大总统徐世昌的代表及中外人士、记者等。开航的飞机由曹志明任正驾驶,飞机命名为“正鹄号”,随机携带邮包4件。下午5时起飞,7时40分降落在张庄机场,用时2小时40分钟,比现在的高铁还慢。这是历史上降落在济南土地上的第一架飞机,也意味着济南继天津之后,成为我国第二个与北京通航的城市。
  这次航行,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邮政部门为此发行了中国第一套航空邮票,并发行了航空纪念明信片。航空署将明信片寄送京城军政要人和国内各大报馆。上海《申报》1921年7月3日在“国内要闻”栏目刊载《京济航行第一次抵济》的新闻。
  文章称:“本馆于昨晚接到航空署惠赠航空纪念明信片一纸,文云:‘上海申报馆飞启者:敝署筹办航空中航线京沪一段,渐次就绪,今日下午五时至七时,为由京师达济南第一次之飞行,历千余里,经两小时,鼓大地之风轮,循岱宗之天路,下临洙泗,喜近圣人之居;东望蓬莱,倘接飞仙之轸。敬修片羽,不尽心驰;远企南云,诸希指导。肃上。执事 丁锦再拜。’记者按:京沪航行为中国飞行事业发轫之初步。则第一次通行诚足纪念也。”
  “岱宗”指泰山,“洙泗”即洙水和泗水,指曲阜。看来,飞机是往南绕行泰山与曲阜后,又折返济南的。这大概也是为续航上海在做准备吧。丁锦则是当时的航空署督办(署长)。明信片上贴有飞机图案邮票,盖有纪念邮戳。此后,7月3日、6日、8日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飞行,飞机均于次日返程飞回北京。直到7月13日,班机仍在飞行中。
  北京至济南邮政航班开通,既是我国航空史,也是邮政史上的大事。1914年3月,中国正式加入万国邮政联盟,西方国家在我国开办的邮政机构全部撤离。从此,中国收回邮权,走上独立发展之路。早在民国元年,世界各国都还没有航空邮票时,孙中山就亲自设计了飞机图案的邮票,寄意邮政力求迅速,采用最快速的飞行工具。随着正鹄号飞机在济南的落地,孙中山的梦想也宣告实现。
  可惜的是,这条航线开通不久,就因时局动荡,多次停航,当年9月即告结束。直到1927年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民用航空事业才得到较快发展,陆续开通了多条航线,其中包括中国航空公司的南京至北平航线。
  当时,我国首都已易作南京,故出发航班也改为北飞,一路经停徐州、济南、天津。中国航空公司有六架从美国购进的司汀逊(也译作斯廷森)式飞机,马力350匹,都用国内地名命名,如“沧州号”“蚌埠号”“济南号”等。该公司将这种轻型小飞机用作各条航线的邮政班机。
  巧合的是,1931年11月19日,“济南号”邮政班机竟在济南失事,遇难者包括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成为一桩轰动一时的大事件。天津《大公报》称其为“航空界之大不幸!文学界之大损失!”飞机由正机师王贯一和副机师梁璧堂驾驶,载有邮件一批(当时报章说法不一,或为二千一百三十格兰姆,或为一万二千厘米,或为四十余磅),只搭载了一名乘客,就是徐志摩。徐志摩喜欢飞行,他有一个笔名就叫“云中客”。他还写过一篇散文《想飞》,文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哪个心里不成天千百遍的这么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这皮囊要是太重挪不动,就掷了它,可能的话,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中国航空公司规定,京平邮政班机可以搭载乘客,每次暂以二人为限。徐志摩乘机,是持有该公司的长期免票。免票系其朋友保君建所送,而保氏时任中国航空公司财务主任。飞机从南京明故宫机场起飞,经停徐州后继续北飞,不料在济南上空遇到浓雾,随后撞上北大山,机毁人亡。本来,飞机是要经停济南张庄机场的,可是大雾改变了一切。飞行员“方向不辨,遂误触开山山顶,全机粉碎,司机及搭客均遭惨死,邮件全部被焚。”(1931年11月21日天津《益世报》)坠落物中有一块飞机舱内隔板还算完整,后被山东文学馆收藏,如果不看文字说明,真以为是哪家的旧门板。可见当时的飞机多么简陋。
  正因为飞机简陋,航空设施落后,所以才事故频仍,从1931年到1934年间,中国的航空公司共有89次失事记录。1946年7月12日,济南机场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机事故。中央航空公司沪平线C—46型第15号客机在从济南张庄机场起飞后,发动机发生故障,在离机场不远的堤口庄迤东上空坠毁,机上52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中,15人遇难,20人重伤。内有国民党中央委员、东北区电信接收委员王若僖,陆军第十二军副军长王君培,经济部参事、原北平师大校长张贻惠等。更令人惋惜的是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张弘元,毕业于北平华北医学院,在济南铁路医院工作,本打算与妻子到北平去度蜜月。发生事故时,23岁的张弘元当场身亡,新婚妻子虽受伤后恢复,但丧夫之痛难已,悲伤之下服毒追随丈夫而去。
  旧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缓慢,一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济南的航线也不过那么几条,南到南京、上海,北到天津、北平,东到青岛,最远到过满洲里,还是欧亚航空公司从上海出发途经济南的飞机。1947年春末夏初,“女兵作家”谢冰莹和丈夫贾伊箴从天津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道格拉斯型飞机(只有三四十个座位)来济南探亲,“上午九点四十分由天津起飞,十点五十分抵济南。这里的机场远不如北平、天津的结实、光滑;由机场进城,大约有十余里,都是泥路,高低不平。”(谢冰莹《济南散记》)她说的就是张庄机场。不光机场条件差,连通往机场的路也很糟糕。只是飞机的速度较前快了一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