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战疫最前线 要做“健康守门人”

疫情下这些槐荫人让这个冬天格外温暖

齐鲁晚报     2020年02月17日
  杨中霞(右)在战疫一线
  陈富军正在奔赴战疫最前线。
  2月2日上午,张敬鹏晕倒在工作现场。
  济南西站“彩虹岗”。
  王进是抗疫一线的志愿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悦
  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槐荫区涌现出许多战疫典范,他们中有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有坚守岗位监控疫情的疾控人员,有牺牲小我奉献爱心的志愿者……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将疫情牢牢挡在我们之外,才让这个冬天显得格外温暖。

杨中霞:主动请战奔赴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
  2月6日9时,由济南西站开往湖北武汉的高铁上,载着一个不平凡的人,一名美丽的白衣天使——杨中霞。她将和山东医疗救援队一起飞奔到武汉,参加武汉抗疫救治工作。
  32岁的杨中霞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护理专业,2017年2月至今在济南市槐荫区玉清湖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国蔓延,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这关键时刻她向局党组递交了请战书。她在请战书里写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白衣天使,我有较好的护理技能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我志愿申请参加武汉抗疫战,充分发挥我的护理专长,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计得失、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局党组同意了她的申请。
  作为一名女性,她既是孩子的妈妈,也是父母的女儿,还是丈夫的妻子。在飞奔的火车上她和五岁的儿子通了电话:“宝宝,这几天妈妈在单位加班,不回去了,记得要听姥爷、姥姥和爸爸的话,多喝水,少吃零食哈,你画的画真好看,妈妈爱你。”儿子说:“妈妈我听话,你早点回来,我要你陪我画画,我想你。”此时的她眼眶湿润了。挂断电话,她就在火车上翻阅有关疫情病毒护理的书籍,和队员们交流医护的事情……

陈富军:湘西扶贫刚回来,接着赶到湖北战疫一线
  作为赴湖北援助医疗队队员,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富军从2月11日下午4点进入汉阳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这个由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改造而成的“大客舱”最多可以容纳6000名患者。“刚进舱时,我这个老医生也惊叹于它的大,据说是目前武汉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床位、铺盖等设施布置得都很好,每两张床有一个共用的上铺放东西,微波炉、热水、卫生间都很方便,从这些细节我们也感受到一种必胜的信心。”
  陈富军干了十多年的急救工作,在急症、急救及心血管内科方面有些经验,又比较年长,大家就推选他当第二组的组长和党小组的组长。在有限的休整时间里,他督促所有的队员抓紧练习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穿脱防护服。工作上还要随时提醒大家如何申请物资、如何办理入院流程、如何应对不同症状的患者等情况。
  “我刚刚到湖南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参加了健康扶贫任务,现在又来到湖北战疫一线。能够一直战斗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这也是我身为医生感到最骄傲的。”陈富军说。

张敬鹏:上午晕倒在岗位,下午重返防疫战场
  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推上重要位置。作为一名老党员,面对疫情,槐荫区卫生健康局政策法规与综合监督科负责人张敬鹏第一个主动请缨写下了自己的请战书:“我汶川地震做过医疗保障、非典时期做过医疗防护,抗击肺炎疫情请把我放在疫情最前方,保证完成任务。”
  由于多个昼夜加班加点,2月2日上午,张敬鹏晕倒在工作现场。经过医院救治,下午醒来后,他重返战场,继续战斗。
  张敬鹏曾是第四军医大学的军医,不仅熟悉医疗技术和政策法规,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面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种表格登记和统计,他沉着冷静,一项一项进行核实,一项一项汇总。张敬鹏深知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对领导了解疫情全面情况,做出重要决策部署至关重要,来不得半点马虎。在他精心细致的工作中,数据准确无误、各种报表翔实,他始终坚持工作的精准化,每完成一项工作,就及时核实一项,直到核对无误才肯罢休。
  从年三十开始,张敬鹏就把家搬到了办公室,一天24小时监控前线疫情,他和科室人员吃住在一起,彻夜坚守岗位,办公室支张小床,半夜处理完数据,就躺下休息会儿,外套都来不及脱掉。他深知如果每一位奋战在疫病防控第一线的卫健人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好一点,真一点”就能为全区疫情筑牢一道“健康防火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和各行各业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一样,自从担负起疫情防控任务后,张敬鹏全力以赴,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兴福街道济南西站“彩虹岗”:做好旅客“接站人”
  没有人生来勇敢,但有被需要时的义无反顾。疫情当前,兴福街道济南西站广场管理处“彩虹岗”的志愿者们选择了“逆行”,一往无前,坚守战“疫”一线,做好旅客的“接站人”。
  这支队伍基本都是90后,平均年龄28岁,为给广大旅客提供更好地便民服务,全年在岗,奉献在志愿服务的一线。面对突然袭来的疫情,这群以90后为主的“彩虹岗”志愿服务队员们,义无反顾冲向了一线,加入到抗击疫情的大军中。
  这些年轻的志愿者,充分发扬新时代的青年志愿服务精神,为了济南市人民的安康,坚决守好西大门,把好入口关,筑起阻断疫情传播的一道屏障,自1月27日起,全天候参与济南西站进、出站口旅客体温检测工作,截至2月9日中午共监测旅客105886人次,对来济旅客做好信息登记,对发烧人员一人不漏地进行信息核查,不仅如此,他们还配合完成了济南军代处向武汉疫区运送应急物资的保障任务等等,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工作力全面战“疫”。
  现在,90后已身披铠甲,成为战场的中坚。面对疫情,他们变身不惧艰险的战士,哪怕只有最基础的防护,哪怕忙到顾不上喝水吃饭,哪怕一天的工作后手脚会变得冰凉,他们也不曾有过一句怨言,不曾有过半点退缩。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这份坚守,能让疫情的阴霾早日散退,让所有人可以摘下口罩沐浴春天的阳光。
王进:把“隔离点”当成家的志愿者
  王进是济南某医院医护工作者,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参加疫情抗击第一线,放弃一年仅有一次返乡陪伴家人的机会,作为首批志愿者,牵头负责“隔离点”指挥调度和监督工作,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多次连续工作30个小时以上,休息时间仅有4小时,同时为新加入的志愿者做好工作培训,累计培训十余次。
  作为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中的一员,他积极协调更多的医护人员加入到志愿者工作中,不但需要完成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还需要协调与安排各岗位志愿者的工作。他24小时不间断为接触过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疑似患者进行情绪安抚、体温测量、食品、生活物品供应等相关服务工作,并对发热患者进行及时的上报。
  为了节省防护服,王进经常长达10小时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为了做好隔离点的工作,他把“隔离点”当成了家,连续10天没有回家。虽然内心也不乏恐惧和对家人的想念,但想到隔离工作,有这么多为抗击疫情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这么多付出大爱的志愿者们,自己也必须坚持,只有通过自己努力的工作,真正让隔离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