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一线”到“抗疫一线”

市中教育人用行动诠释教育温度

齐鲁晚报     2020年02月17日
  市中区教体局党员干部在西客站做志愿服务工作。
  市中区教体局党员干部在济南东站做志愿服务工作。
  疫情就是大考。自1月20日进入实战状态以来,市中教育人发扬迎难而上的铁军精神,逆流而上,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从组织领导到联防联控,从物资储备到学情应对,全力推进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为学生筑牢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生命防线,延续着有温度的教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潘世金
通讯员 董国华       

临危受命 >>
“市中教育铁军”有召必应

  “从昨天开始,济南春节后返程人员剧增,今天凌晨5点半,区里来了紧急任务,需要我们支援两名年轻男同志到西客站参加抗疫战斗。咱们局机关两名同志6点30分就赶到西客站参加到战斗中,现已在辛苦执勤中,向他们致敬!”2月10日早上7点40分,市中区教体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刘彦玲在机关人员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看到信息后,大家纷纷致敬战斗在一线的同事,同时要求做好“接力赛”。
  疫情发生以来,市中区教体局党员干部克服家庭困难主动请缨,先后成立了高速公路执勤突击队、舜玉社区执勤突击队,市中区教体局基教科科长宛震,是第三支西客站执勤任务党员突击队队长。2月10日下午五点左右下班后,宛震骑着电瓶车来到西客站执勤,接待省外来济目的地在市中区的人员。回家途中,宛震骑的电瓶车没电了,只好推着走回家,到家已是晚上11点。11日早上6点,宛震又赶赴西客站,开始了新的执勤任务。
  2月12日7点,市中区教体局第一批应急突击队员姜斌已经在济南东站上岗,前一天下午他刚刚结束舜玉社区的应急执勤工作,与此同时,济南西站,应急小分队队员李善良也到达岗位,对返回济南的人员逐人进行登记、检测、分流、调度……结束任务与下一班同志交班,已是下午5点多。
  从最初的舜玉街道社区、高速收费站“两线两处”检测岗到逐渐增加的济南西站、济南东站,再到企业复工督导工作组,市中教育人始终奋力在前,冲锋在前,争当阻击疫情的“教育铁军”。“放假期间,只要是教体局机关同志能做的事情绝不打扰学校,尽量给基层学校留出足够的时间研究教育教学。”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宫春说。
  临危受命,方显机关干部本色。在这个理念的引导下,“跟我上”已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在他们的带动下,“市中教育志愿者百人团”初步建立,为学生筑牢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生命防线。
快速启动 >>
教师们拿出擅长“绝活”

  1月27日,随着《市中区教育系统推迟开学工作预案》出炉,教研室主任于飞在分管领导王建华的领导下,带领各学科教研员快速启动“停课不停学”的课程资源研发,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选人、选课、定形式、定内容,各个环节在网络和电话的穿插中快速有序地进行着。”于飞说,线下不能见面,也丝毫影响不了老师们线上研究的进程、热情和质量,各学科教研员收到通知后一刻不停,立即甄选优秀骨干教师,组建微课录制团队,各学科的微课团队就线上课程研发开展网络教研。
  高标准、严过关,是市中教研的做事标准。不能面对面交流,各团队就开启网络视频会议,推敲环节、斟酌语句;家里没有现成的教学材料,电话那头的教研员立即将课标、课本、教参等所有素材在线分享给团队的每个成员。
  市中区音乐教师团队,在接到延时开学的通知后,用音乐做阵地,以歌声做桥梁,拿出最擅长的“绝活”搞创作,一首首原创歌曲应运而生,用音乐诠释着心中的爱。截止到2月15日,市中区音乐教师原创作品22个,其中原创歌曲15首,原创诗歌、诗朗诵5首,抗疫舞蹈2个。
  原创少儿歌曲《我把爸爸妈妈借给你啦》源于经五路小学宸宸父亲去武汉抗疫前线,孩子动情地给湖北小朋友写信,“我把爸爸借给你们”。在市中区少年宫隋岩主任的总策划下,胜利大街小学张雪莹老师、济南十四中学小学部王晓老师连夜创编了适合孩子们演唱的乐曲,由经五路小学桑晨硕同学演唱,被多家媒体发表。
一校一案 >>
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全部结束,请大家关闭电脑……”10日晚上7点15分,经五路小学三年级八班班主任孔晓燕在班级群中结束了一天的课程。据介绍,为了照顾到上班族家长,学校将空中课堂分成了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上午8点30分至10点15分,第二时段是晚上的5点30分至7点15分,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上课时间。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市中区空中课堂具体学习内容和方式由教学校长、年级主任、备课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协商确定,做到了“一校一案,一科一案”。学习内容包括学校自编材料、市区教研室汇编资源、各种网络平台资源等,学习途径包括QQ、微信、在线直播教学等多种形式。
  在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看来,空中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视野的拓展。她介绍,学校在课表中增加了自我规划、项目化学习等方面的课程,比如二年级的学生需要记录、设计一天的作息安排,有的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认真完成。
  精彩课程的呈现离不开老师们背后默默的付出。济南泉景中学小学部教师刘宏燕,孩子刚一岁,在需要骨干教师冲在前面时,不仅欣然接受任务,还主动帮助年轻教师撰写脚本。纬二路小学教师王娜精益求精,脚本撰写完毕后,让自己两个孩子当学生,在难点部分反复试讲……
  除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市中区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1月28日,市中区教科室王茹老师迅速组织集结19位骨干心理教师,十几天的熬夜奋战,老师们编写了面向学生的《市中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学生心理防护指导手册》,从科学认知、心理调节、居家学习、亲子互动四个方面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了心理问题解决方案和指导办法。36节微课减轻了孩子的心理恐慌情绪,体现了实用性、互动性强的特点。
温暖在线 >>
“我就是孩子的妈妈”

  “特殊时期,我就是孩子的妈妈”,成为市中区一线疫情防控人员子女所在班级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共同心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省已派出多支医疗队驰援湖北。作为后方的教育工作者,市中区各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做好对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人员子女学习生活的关心指导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温暖在线”教育行动。
  舜耕小学小源的妈妈是齐鲁医院一名医护人员,正日夜奋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一线。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班主任黄欣老师就拨通了小源爸爸的电话,进行慰问和情况了解。黄欣一边为孩子的懂事点赞,一边也着手联合同事、家委会共同研究制定关爱方案,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帮助,为一线的英雄免除后顾之忧。“小源被妈妈的勇敢和坚韧所感动,状态非常好!”
  白衣天使在前线抗击疫情,市中区教师们在后方做最坚实的后盾。经五路小学佳佳的爸爸是山大二院医生,妈妈是济南市儿童医院医生。他们都在一线,既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也不敢去接触家人。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姥姥家,由姥姥一人照顾。得知消息,班主任韩琳第一时间联系家长,提出把孩子接到家里。家长因担心给老师的家人添麻烦,婉言拒绝。随后,韩琳老师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寒假学习指导,每天晚上与佳佳视频交流当天学习内容。
  据统计,市中区各学校目前有87名一线疫情防控人员子女,将建立一人一档,安排心理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灵抚慰和有效情绪管理。
  市中教育有温度的举措也得到了各方点赞。自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教体系统各单位共发布防控疫情报道430余篇,下发告知类信息40篇,累计阅读33万余次,诸多防疫的感人瞬间和典型事例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
  虽然无法冲锋陷阵,但市中教育人用行动诠释有温度的教育,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阵地,尽个人所能,在后方默默守护学生成长。
  市中区音乐教师创作公益歌曲,学生演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