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值守,随时准备战斗

新冠病毒之下重任在肩,济宁市疾控中心面对“大考”奋力答卷

齐鲁晚报     2020年03月05日
专题
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 编辑:李锡巍 组版:李腾 校对:唐首政
特刊
找记者 上壹点
T0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锡巍 唐首政 通讯员 陈曾曾 颜瑞

  在疫情防控这场无硝烟的战“疫”中,当大家都倡导“多居家、少出门”时,不乏勇士和英雄,他们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最前线,用爱和奉献守护平安。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时间进入战备状态,他们的战“疫”脚步从未停歇。全体人员逆风而行、值守待命、以点连线、以线织网,把自己挡在病毒和群众之间,和病毒面对面拼力“交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疫情吹响集结号
 疾控人硬核战“疫”

  庚子鼠年,不一样的开始方式,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让所有人始料未及。济宁市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市疾控中心迅速行动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整合资源调整分工,设置新型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班。全体疾控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开展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点消毒指导、样品采集检测、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等工作。
  该中心还抽调了40余名疾控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各县市区疾控和医疗机构开展了2轮次的传染病防控技术指导,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再加“一道锁”。疫情时刻,在与病毒博弈的这条隐形的“战线”上,虽然疾控工作者不像医护人员那么引人注目,但他们同样“全副武装”,奋斗在抗“疫”最前线。
  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的一把尖刀,而流调队员作为疫情防控的“侦察兵”,担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任务。无论白天黑夜,每一例疑似或者确诊病例信息的上报,就是一道紧急命令!他们以最快时间出动,抽丝剥茧、顺藤摸瓜,走遍大街小巷追溯感染来源。
  “我们要保持敏锐的嗅觉,在疫情防控中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克服线索繁杂琐碎、病例记忆模糊等难关,追踪、调查一切与传染源有关的信息。早一秒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就能早一步追踪排查出相应的密切接触者,也意味着能少一分传播的风险。”济宁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调队总指挥梁玉民说。
 为“大家”舍“小家”
 他们诠释着使命担当

  在市疾控中心有一支由14人组成的新冠病毒检测队伍,这里的微生物实验室则是与确诊病例标本“零距离”的地方之一,作为“病毒侦探”的检测员在这里与病毒“短兵相接”。他们三班倒,每天与时间赛跑,利用核酸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让病毒无处遁形。夜已深、人未静,疫情期间,实验室几乎彻夜通明,一份又一份标本的检测结果从他们手中不断呈现。
  58岁的赵福河是检测队伍里年龄最大的,已从事卫生检验工作33年。他介绍,为了避免实验室感染,工作人员按照生物安全三级个人防护标准,全副武装进入实验室。由于这次疫情全国都在防控,物资紧缺,大家尽可能节约每一件防护服,不敢多喝水、多吃东西,避免上厕所,长时间闷在防护服里,浑身都会湿透。
  据了解,市疾控中心从1月份就着手协调采购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并开展业务培训工作。目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济宁市传染病医院、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已经开展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任城、泗水、邹城、汶上、梁山等5个县级疾控中心通过“手把手”实操培训,于2月8日正式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有效方法之一,为加固疫情防线,市疾控中心的“灭菌侠”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身背加上消杀药品足有几十斤重的喷雾器,奔波在危险地带,对每一处可疑疫点的各个角落进行全面的消杀处理。他们既要承受潜在病毒侵袭的风险,又要承受消毒剂对身体的刺激和伤害。有时完成消杀后,肩膀上都是深深的勒痕,但他们没有丝毫怨言。只要能及时杀灭病毒,保护群众健康,就是给他们最大的安慰。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每次重大传染病防控,疾控人的身影从未迟到,也不会缺席,这也是对疾控中心应急处置能力的最好考验。假期归零、加班加点、便食为餐……直面病毒,他们是“幕后英雄”。尽管已连续多日劳累满脸倦意,他们仍坚守抗疫一线,用疾控人的责任和担当,共同守护着这座城。
  工作人员正在提取病毒样本的核酸。
济宁战“疫”路上有位“老姜” 从业32年,是名“身经百战”的老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唐首政 通讯员 刘烁

  2020年,对于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没有“春节”假期。接到疫情报告后,济宁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姜文国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处置疫情,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赶上忙的时候,每天睡眠只有两个多小时。

  姜文国在进行流调前的准备。
  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不能有丝毫疏漏

  “不好意思,这几组数据要马上上报,请先等我一下。”见到姜文国时,他刚接完电话,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此时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睛上也有了血丝。
  从得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疫情后,他和科里的同事便一直密切关注着疫情动态,当时在济宁还未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他们便开始着手对济宁基层人员防控工作进行培训,从样本的采集、个人的防控、流行病学调查、疫点消毒等方面开展培训演练,另一边着手筹备应急物资,起草防控预案。
  大年三十,从实验室传回的报告中显示一名患者(该名患者也是济宁地区首个确诊病例)核酸检测呈阳性,姜文国和同事立即带着装备驱车前往定点医院,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胶鞋,戴着面罩、护目镜、防护手套,面对面向接诊医生和患者进行询问、调查。
  “到了医院,在隔离病房见到了患者,患者特别害怕、也很紧张。我们在安抚其情绪的同时,引导着患者回忆发病前、后接触过谁,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这个病有潜伏期,感染后虽没症状也会传染,而调查对象有时对一些细节回忆不清,需要一边努力帮助回忆,一边通过其家属、同事、亲友等梳理出详细的接触路径。”姜文国介绍,这样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需要面对大量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危险而繁琐,“哪怕像大海捞针一样,也要把这根针从大海里捞出来,不能有一丝疏漏。”
疫情就是命令
他把单位当成家

  因为工作忙,这段时间姜文国在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当被问到家人会不会担心时,姜文国回答得很实在:“说不担心肯定是假的,不过家里都已经习惯了,我们就是做这个工作的,非典、禽流感、登革热……啥没经历过?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只要做好防护、阻断传播途径、增强自身免疫力就没有问题,放心吧!”
  姜文国从事疾控工作32年了,同事们都称他为“老姜”。作为疾控中心防控传染病经验丰富的一员,每个技术环节都需要老姜的严格把关,有他在,同事们都觉得踏实。他的手机更是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处理紧急状况,忙起来错过饭点是常有的事,抽屉里也常备着降压药。
  “非典防治时疾控体系还不健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十几年整个体系的健全,我们的专业技术、防护措施、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都在不断升级,现在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就能对新冠病毒进行核酸检测和确诊了。”老姜坦言,在当前的形势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除了依靠科技的力量,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打赢这场硬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