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走过,体温就显示在LED屏上

有的还能查明人员流向,人工智能设备搭建起一条无形的战疫防线

齐鲁晚报     2020年03月06日
  智能设备实时检测人体体温,并上传到大数据平台。
  地铁1号线创新谷站B1出入口使用了测温机器人,市民正进行检测。
  眼下,人工智能设备已成为济南战疫力量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查验身份、口罩识别、红外线测试体温……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疫情过后这些智能设备如何继续“发光发热”,也是人们所看重的。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杰

菜市场、社区用上高科技
须臾之间测量体温

  3日下午,市民张女士来到振大郎茂山社区农产品市场。市场入口处放着一台红外线摄像头,张女士等人由此经过时,热成像会相应地出现在市场入口处的一个LED显示屏上,上面显示经过人员的体温等数据。没有日常所见的手工登记、人工测温,张女士仅在门口稍一逗留,便顺利进入菜市场。
  记者获悉,为提高测温精度和检测效率,该市场花16万元采购了这套热成像体温监测设备。使用效果良好,半个月累计检测十万余人次。
  “这位顾客等一等,图像显示您体温有些偏高,麻烦过来再测量一下。”听到机器发出“滴滴滴”的异常提示音,市场管理员赶紧拦住欲进入市场的市民。“一旦有人体温过高,系统便会自动报警,进行二次体温测量。”在高新区凤凰国际菜市场,也有类似的智能化测温设备。
  随着济南市防疫形势的深入开展,类似的智能化防疫手段也被用于社区中。2月初,花洪路上的花园小区监测点便投入使用红外测温系统,被检测者手腕、额头对准体温检测头,电脑便适时出现体温数据,系统还会自动生成被测者的出行数据以及该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六里山南路的开放式小区也采用了类似红外测温技术,外观有所差别,但内在技术大同小异。
  而乐山小区南区则采用了郎茂山社区农产品市场所使用的热成像测温技术。一周前,为应对小区每日近千人的体温出行审查,乐山小区南区的防疫驻守点安装了两部热成像测温仪,居民站在指定位置,成像测温仪通过面部识别,仅用几秒就可以测出体温。
智能系统用在防疫上
登记程序“零接触”

  除了科技测温手段,人工智能其实已经渗透到日常防疫的方方面面。
  一段时间以来,口罩资源紧缺是个普遍现象,济南市便在智慧城市体系中的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线上预约,让市民去就近药店购买,避免了居民聚集,更保证了人人都能买到口罩。
  随着城市复工潮的来临,返城人员增多带来的城市人群聚集压力日益明显。红外、热成像等高科技测温仪器的“无接触感应”“高效率通行”“高温人员预警”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扫二维码填写信息,然后叫号测体温。”4日,市民邢先生来到小鸭集团工业园办理业务。尽管进入园区需要测体温、登记,但与传统手填信息不同的是,这里的一切登记程序都是“零接触”。
  在工业园门卫室外,邢先生用手机扫描了张贴于门卫室的二维码,获取小程序,身份拍照自动识别身份,填写完信息后,邢先生便听到喇叭内自己名字的声音,来到门卫室前的一处测温设备前,伸出手腕对准检测头,伴随着“体温正常”的提示语,邢先生顺利进入园区。
  “这套设备主要是针对外来人员,一天能省下130多份手工登记的工作量。”对于采用这套科技防疫系统,小鸭集团安防部负责人付士林颇为满意,不枉自己先后几次去厂家、去社区实际考察,“检测快,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而且也避免了交叉感染。”
  相对于付士林的考察,济南市不少科创园区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园区科创企业集聚效应,在济南防疫初期便早早用上了科技手段。如,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红外无感快速体温筛查仪可同时完成5-10人测量体温,加速员工通行速度;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的鑫盛大厦更是让一台履带式机器人当起看门人,这台机器人能够进行大范围人群远红外温度探测和巡检预警防控,同时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实现在密集人流区域的温度探测预警的智能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