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背后的艰难选择

齐鲁晚报     2020年03月14日
  3月11日,韩国大邱启明大学东山医院的两名医护人员。 新华/纽西斯
  这是3月12日在意大利罗马拍摄的孔多蒂商业街。 新华社发
  在“全世界随机死亡100万人”和“全球每人损失1万美元”之间,你会选哪个?这不是大学哲学课上的伦理思考题,而是眼下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道德困境。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具备大流行的特征。截至目前,全球确诊病例已累计超过13万,大流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剩下的问题是,人类应该投入多少力量,打赢这场针对疫情的“全面战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昱

“魔盒”已打开
  什么是大流行?大流行原本是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之一。世卫组织曾将流感分为6级,最高等级就是大流行,其定义是某种流感病毒在疫情发源地以外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社区层面的暴发,表明病毒正在跨国蔓延。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大流行,我们不妨对比一下2003年的SARS病毒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虽然都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但2003年SARS病毒在中国传播数月后就消失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则成为一种季节型流感,时至今日,后者每年仍然会造成数以万计患者死亡。二者的区别在于,SARS病毒主要流行地是中国,随着北半球进入夏季,气温升高后,这种不耐热的病毒的感染率骤降,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进入21世纪后世卫组织首个定义为全球大流行的瘟疫,由于南北半球的季节交替,这种病毒总能找到适合生存的传播地。一种瘟疫一旦发展到了大流行阶段,我们就要做好与之长期斗争的准备。
  新冠肺炎疫情会给经济造成多大损失?参考同样被定义为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据墨西哥央行统计,甲型H1N1流感导致首发地墨西哥当年的GDP缩减5.3%,经济损失数百亿美元。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统计,当年的SARS给全球经济造成约400亿美元损失。
  与之相比,新冠病毒更为狡猾——传染性比SARS强,致死率比甲型H1N1流感高,这使得此次疫情在全球的影响面会更广泛,对经济的损伤更大。更为严重的是,此次疫情还赶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特朗普政府推动逆全球化进程,本周美国股市两次熔断,反映出市场对这次疫情的恐慌。穆迪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此前表示,若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成大流行,可能导致美国和全球经济在2020年上半年陷入衰退。
  然而,面对这场大流行,人类不得不在“积极防疫”和“消极防疫”之间进行选择:前者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但需投入更多力量,阻碍更多常规经济和社会活动;后者需要投入的力量可能会少一些,但将让疫情夺走更多生命。
甲型H1N1的前车之鉴
  要不要为了防疫而牺牲经济,世卫组织与欧美各国前些年曾有过不愉快。
  世卫组织上一次用大流行来描述一种快速传播的疫情是2009年甲型H1N1流感。当时,世卫组织的反应相当快,从宣布美国和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将其定性为大流行,仅历时一月有余,并迅速发布正式的官方防控指导文件。然而,那次快速拉响的警报却引发极大争议。不少国家在按世卫组织的指导进行严格防控后发现,疫情并没有想象中严重,反而因为“过度防控”消耗了大量资源,影响到刚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的经济。
  于是,针对世卫组织的“阴谋论”出现。《英国医学期刊》和英国调查采访局2010年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公然指责世卫组织的3名专家从生产达菲的药厂收受贿赂,有意制造恐慌。欧洲委员会下属卫生委员会主席沃尔夫根·沃达格也表态称,甲型H1N1流感的危害性“可能被一些制药公司刻意夸大”,而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则让这些公司赚了数十亿英镑。这就是所谓“甲流门”事件。
  在那之后,世卫组织废止了之前的6级分类评估体系,改为现行较为模糊的4级分类,在判定疫情上也显得比以往更谨慎了。
  本次疫情暴发前期,世卫组织一直表示“持续关注”,但直到2月24日,该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仍然说“尚不足以认定为大流行”。在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后,谭德塞在11日的会议上大声疾呼,要求各国重视疫情,加强防控措施,称全球疫情扩大势头得不到制止的背后存在着“令人担忧的无作为”因素。不过,到目前为止,世卫组织还没有公布正式的官方防控指导文件。
“适度”还是“过度”?
  在疫情面前怎样防控才算“适度”而不“过度”,不仅世卫组织和各国政府搞不清楚,历史上人类也一直难以定夺。
  此前,被世卫组织认定或历史公认的“全球大流行病”共有4次,包括14世纪的黑死病、19世纪的天花、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其中,除了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存在争议之外,前三次大流行病都是高传染率和高死亡率的结合:14世纪的黑死病仅在欧洲就夺走2500万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19世纪的天花大流行据信造成全球至少1.5亿人死亡;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虽然持续时间仅两年,却造成5000万人死亡,是一战死亡人数的4倍。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次大流行都没有打断人类的经济活动。14世纪的欧洲进入中世纪贸易盛期,黑死病带来的人口死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欧洲各地进行更频繁的物资交换。19世纪天花大流行时,人类正在进行基于工业革命的“第一次全球化”运动。至于西班牙大流感,有观点甚至认为其全球大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战后全球经贸交流的恢复。
  于是,我们看到一种有点诡异的现象:虽然更频繁的经贸往来会更容易导致瘟疫大流行,但很少有人真的愿意在瘟疫来临时停下经济的脚步。
  不过,与之前的全球大流行病不同,世卫组织目前正向全世界极力宣传“此次大流行仍然可控”。谭德塞9日曾指出,虽然大流行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真实,但“新冠肺炎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控制的大流行病”,中国等国的经验已经表明,只要下定决心,人类现有的医疗、行政技术条件已经可以控制疫情蔓延,“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做出的决定,能够影响这一流行病的发展轨迹”,虽然这需要付出相当的经济代价。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也在12日说,甲型H1N1流感的经验使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大流行一旦开始就无法控制。他说,中国、韩国和新加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的经验表明,情况并非如此,“观察结果告诉我们,这种疾病有很强的可控性。”
  迈克尔·瑞安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完全阻止其传播,但的确意味着有很大的机会让疫情变缓,有很大的机会改变其传播态势,减少我们的卫生系统不得不应对的病例数,让卫生系统有机会拯救更多生命。”
  从世卫组织上述表态中不难看出,尽管明知很多国家不愿因疫情而过度影响经济,但该组织还是呼吁全世界一起努一把力:人类技术条件已经足够将一场大流行的疫情遏制住。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真能做出一致的选择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