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区有色彩沙漠申遗在路上

齐鲁晚报     2020年03月14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九龙         
  根据世界遗产大会的要求,自2020年起,每年只审议一个国家的一个申报项目。因此,各申报点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在众多申报点中,“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条件较为成熟,有望填补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
  广袤、干燥、艰苦、荒凉……提起沙漠申遗,许多人会直皱眉头:带来无数灾难的沙漠,也能成为世界遗产?实际上,沙漠是地球上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沙漠面积已占陆地总面积的20%,还有43%的陆地土地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沙漠虽然带来了扬尘、沙尘暴,但是也蕴含着丰富的光能、风能甚至矿产资源。不仅如此,沙漠与草原、海洋一样,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独特的价值。
  在已获批的世界遗产中,沙漠早就占据多个席位。2016年,位于伊朗的卢特沙漠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片5.18万平方公里的沙漠,被当地人称为“烤熟的小麦”。
  一般的沙漠,中心区域是以沙丘为主,戈壁、碎石滩大多在沙漠的外沿,可卢特沙漠却不按套路出牌。它的东部是地势较低的盐滩,东南是像撒哈拉沙漠那样常见的沙滩,而中心区域大约480平方公里的范围,却铺满了大大小小的黑色碎石块。这场景,就像是有人把煤矿的废料,故意集中堆到了这里。
  这些碎炭似的石头,是火山熔岩。几千万年前,地球板块运动时,这一带曾发生火山喷发,而卢特沙漠的所在地正是地层薄弱的地方。所以,沙漠里的黑色熔岩,其实是当年像雨点一样抛洒出来的火山岩浆。
  这种石头有个特异功能,会吸收存储热量。卢特沙漠便成了地球上温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甚至曾经创下71摄氏度的高温纪录。这一带降水稀少,又有高温的“加持”,根本就存不住水,也就寸草不生,人迹罕至。可人类眼中的“死亡沙漠”,却总能看到昆虫、爬行动物和沙漠狐的身影。这些生物是如何存在的,至今还是个谜。
  沙漠的面貌并非千篇一律的黄沙滚滚,它们也有各自的个性和面孔。同是世界自然遗产的纳米布沙漠,就生出了另一种沙漠风情。
  纳米布沙漠滨海而生,位于非洲西南部。沿着大西洋海岸,它南北绵延了2000多公里,以致纳米比亚的海岸线基本被其垄断。5万平方公里的纳米布沙漠,成了世界上最狭长的沙漠。
  受特殊地理影响,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虽然面朝大海,却不能春暖花开。可毕竟是在海边“长大”的沙漠,纳米布沙漠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萧瑟,反而生出一种柔美。这里的沙子质地独特,随着光线的变化,看上去五颜六色,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所以有人说它是“全球最美沙漠”。
  它的美,还在于生机盎然。年降雨量不到25毫米,但是夜间形成的极少露水及每隔10天左右吹入海岸的雾气,为沙漠里的动植物送去了生命之源。
  在凯塞布干河以北的砾石平原上,长有一种特殊的植物,叫“百岁兰”,据说能活2000年。百岁兰树干短矮而粗壮,外形像个巨大的漏斗。露出地面的部分,只有两片皮革般的带状叶子,高不超过半米,直径可达1.2米,便于叶子吸入水分。在地下,它的主根深达3至10米,用于吸取地下水。这种强烈的“求生欲”,堪称生命的奇迹。
  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在这里,可以看到巨大的沙丘、砾石平原、沿海滩涂、岩石小山、沙海孤山、滨海泻湖和季节性河流。各种景观绝妙组合在一起,展示了海岸沙漠的独特之美。
  代表中国冲击世界自然遗产桂冠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当然也有申遗的“杀手锏”。
  这处申遗提名地,包括巴丹吉林高大沙山、海森楚鲁、额日布盖峡谷和曼德拉山,总面积为7043.6平方公里,缓冲区总面积为6836.81平方公里,提名地只占巴丹吉林沙漠的一小部分。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总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是阿拉善沙漠的主体。沙漠缺水是常识,可巴丹吉林沙漠在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的情况下,仍然“养活”了100多个湖泊,已命名的就有113个。
  诺尔图湖是最大的湖泊,面积1.5平方公里,最大深度达16米。周边沙山层峦叠嶂,蜿蜒绵长。在夏秋季节,水面清澈平静,湖岸芦苇丛生,形成蓝天、白云、碧水、金沙、绿草交相辉映的美景。
  除了湖泊,沙漠里还有万千眼泉。其中,音德日图湖的泉水最为著名,不足3平方米的湖心小岛,居然涌出108个泉眼。神奇的是,音德日图湖是咸水湖,这些泉眼喷出的泉水却清冽爽口,可以直接饮用,故有“神泉”之称。
  沙漠里有湖泊,倒不是只有巴丹吉林沙漠独一份。中国湖泊最多的沙漠,是它的邻居腾格里沙漠,有400多个湖泊。但是那里的湖泊形式单一,不具备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恢弘的沙丘与湖泊交错发育的地貌景观特征,只能让贤了。
  更何况,巴丹吉林沙漠还有一项冠军优势,那就是拥有世界最高沙山。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高、险、陡、峻,远远望去气势宏伟,在全世界的沙漠中也是无出其右的。
  这里的沙山真是壁立千仞,海拔高度在1200米至1500米之间。其中,必鲁图峰因其1617米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435米,创下世界沙漠之最,被誉为“沙漠珠穆朗玛峰”。
  沙漠虽有许多独特之处,却并不适合人类生存。人们不希望沙漠越来越多,治沙也就成了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一个永恒主题。
  巴丹吉林沙漠被认为是中国沙尘暴的主要沙源。由于气候干旱、大风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巴丹吉林沙漠面积还在不断增大,并以平均每年15—20米的速度向腾格里沙漠靠拢。
  长约110公里的雅布赖山,是阻挡巴丹吉林沙漠东侵的天然屏障,但巴丹吉林沙漠已经横跨山的南北两端,形成倾泻而下的“决口”之势。若任由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此次巴丹吉林沙漠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有利于对巴丹吉林沙漠生态进行保护性治理,从而遏制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握手”态势,避免生态失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