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儿童阅读推广”误入歧途

齐鲁晚报     2020年03月17日
  □戴先任

  曾几何时,资深“儿童阅读推广人”胡红梅是“读书量大、从教经验丰富、非常勤奋”的深圳名师,全国儿童公益阅读领域的领头人。日前,这位名师因涉嫌抄袭而一夜之间跌落神坛。
  3月6日,深圳龙岗区教育局对胡红梅作出处理决定,责令其立即停止所有侵权行为;撤销其如意小学副校长职务,调离教学岗位;撤销“龙岗区胡红梅名师工作室”,撤销其龙岗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胡红梅在深圳乃至全国教育界都很有名气,作为资深“儿童阅读推广人”,胡红梅荣誉等身。但为她带来荣誉的各种阅读书单,却被人揭露是从别人那里抄袭来的。
  被曝抄袭之后,胡红梅公开道歉,声称只考虑到公益推广而忽视了著作权。但是,明眼人都会看到,将他人作品冠上自己的名字,牟取名利,这是在打着公益推广的幌子欺世盗名,更不能以公益推广为名替自己辩护。
  胡红梅的教训,值得其他人引以为戒。相比60后、70后,80后、90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多,而这代人现在大都已经结婚生子,他们更希望能够科学育儿,都很重视孩子阅读。在这一背景下“儿童阅读推广”应运而生。总体而言,“儿童阅读推广”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在某种意义上,对儿童阅读给予及时而专业的指导是一种“刚需”。
  只是,近年来,“儿童阅读推广”领域越来越偏离了公益推广的正轨,走上了过度商业化的歧途。一些“儿童阅读推广人”动机不纯,为了谋取商业利益而不择手段。有的为了追逐名利,不惜以身犯险,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如今,胡红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不仅给其他名不符实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敲响了警钟,也给其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抄袭者敲响了警钟。抄袭、剽窃可以得逞于一时,但无法得逞于一世,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过,像胡红梅这样的抄袭者,抄袭他人的手段并不高明,甚至直接复制粘贴,就能将他人的成果收入自己囊中,还能瞒天过海、欺世盗名这么长时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上还存在较大漏洞。
  为此,还需进一步织牢知识产权保护网,比如规范出版社行为,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像胡红梅这样的抄袭者,也要争取及时发现、及时曝光、及时处理,不给他们被捧上神坛的机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