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还留在朋友圈的你们

齐鲁晚报     2020年03月29日
  □舒平
  前两天,《人民日报》夜读栏目的一篇文章写道:“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我们的微信好友越来越多,朋友圈动态的点赞却似乎越来越少。”不只点赞的少,发朋友圈的也少了,把朋友圈设成朋友仅三日可见的,却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岛,但总一定有船愿意驶到你的身边。也许,你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有趣的,但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真诚,充满童心的你,这样的你,我满心欢喜,欢迎你来到我的朋友圈。
  你有多久没发朋友圈了
  “武大的樱花好美啊!”那么快,春暖,花已开。武大樱花开了,我们身边的樱花、桃花、杏花、玉兰、丁香、海棠花,也都热热闹闹地开了。往年,大家都会呼朋唤友去赏花,然后,各种相见于“朋友圈”。
  今年春天,情况有点特殊,出门的人少了,很多人都是“云赏樱”,但是,发“朋友圈”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这就有点奇怪了,宅在家里的我们可是有大把时间啊,换作以前,我们可以发心灵鸡汤啊,可以发一日三餐啊,可以发读过的书,追过的剧啊。
  可是,朋友圈里安安静静的,家里的神兽们日日在眼前晃悠,我们这些曾经的晒娃狂魔,也视而不见,我们把朋友圈设置为:朋友仅三天可见。我们自己不晒,也谢绝别人参观。从前,多么活色生香的朋友圈,现在冷冷清清。
  当然,微商们例外,他们从早到晚,不眠不休,霸占了半壁江山,我自己因为职业的原因,也会发一些硬核广告,但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做微商也一样要爱惜羽毛,你酌情发一些,是工作所需,生活所迫,情有可原,你刷屏,霸屏,轰炸朋友圈,就让人忍无可忍了。
  据说,微商泛滥,是许多人对朋友圈心理抵触的原因之一,而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对网络安全的担忧,我身边多半的朋友,从来不在朋友圈晒娃,理由简单直接,“不安全!”“朋友圈”不再只是朋友的圈子,这里鱼龙混杂。
  很多人,我已经想不起来是怎么加的微信,但是,某一天,你会被她吓一跳,比如,你兴高采烈出一趟国,晒几张阳光沙滩、海鲜大餐的照片,于你,这是记录美好的生活瞬间,她却突然挥起崇洋媚外的大棒槌,在朋友圈里一顿喊杀,让你不寒而栗。
  也有一些人,你满怀热情地加了她的微信,天真地以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想,青山绕绿水,而你只是空气。多么尴尬!人气作家丁墨说:“在这个城市,我们不谈感情,只讲交情。”你品,你细细品吧!
  微信之父张小龙说,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他本人极力信奉极简主义,信奉简单就是美,但是,现在,10亿用户的微信朋友圈,已经枷锁重重了,尤其在年轻人眼里,微信朋友圈已经很“无聊”,很“无趣”了,喜欢玩的,喜欢新鲜事物的,都去刷微博、刷抖音了。
  可是,朋友圈,到底是我们一路追随了这么多年的老朋友啊,我们怎么舍得与它渐行渐远呢?
  怀念朋友圈里那些可爱的日常
  当然,我们也不是完全不发朋友圈。
  小神兽们过生日,老人的寿辰,结婚纪念日,这些闪闪发光的日子,我们抑制不住喜悦,也会追求一下仪式感,发一下朋友圈,撒一把狗粮。毕竟《小王子》里关于仪式感的那段话,太深入人心了。
  “什么是仪式感?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那些充满仪式感的日子,那么美好,那么重要,如果不发朋友圈记录下来,万一忘掉了呢?翻看以前的朋友圈,我到现在都后悔没给女儿小时候多拍一些小视频。
  但是,《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使生活如此美丽的,是我们藏起来的真诚和童心。”比起隆重的日子,就我个人来说,我其实更喜欢看那些充满人间烟火的可爱日常,喜欢那些洋溢着真诚和童心的小欢喜。
  我从前的一位同学,在老家的镇上生活,是一位已经中年发福的胖乎乎的护士姐姐。她每天早早去田野间跑步,油菜花开了,路边清澈的河水,三五成群的白鹭鸟,她和小伙伴们的比V大头照,有时间她都会发出来,在朋友圈笑眯眯问一声早,我每次看了都觉得亲切,可爱,都会点赞。
  我也尤其喜欢,远方的亲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们,做了一道道家乡的藕炖排骨、剁椒鱼头、辣椒小炒肉,热气腾腾地上传到朋友圈,那份寻常日子的安宁、踏实和满足,也总叫人感动。 
  身边还有一位心灵手巧的朋友,宅在家里的日子,她自己手工缝制了许多儿童口罩,又熨帖又别致;她还翻出家里边边角角的布料,缝制了许多漂亮的手工香包,惊艳了整个朋友圈。连我这样动手能力极差的人,都跃跃欲试,计划着东施效颦,哪天去三孔桥布料店买一些漂亮的花布回来,跟她学缝缝补补。
  去年有一期《奇遇人生》的采访,周迅和阿雅去探访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妻子、独居山间的老人。活在当下的老人乐观的心态触动了周迅。节目组说,在我们的生活里,很多人其实是抗拒日常的。他们宁愿点外卖,也不愿自己做饭;宁愿请保姆,也不愿自己打扫卫生;宁愿打两局游戏,也不愿和亲人多聊天。我们总是认为,好像需要把这些时间花在所谓更重要的事情上,才是有意义的。其实并非如此。敢于直面琐碎的日常,其实需要非常坚定的力量,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叫外卖、请保姆、打游戏,当然都可以,各人生活方式不同而已,但是,宅在家里的时间越长,我们是不是越认清了一个事实,我们自己亲手做的饭菜,比外卖好吃多了!麻烦是麻烦一些,但是,吃得健康、放心、开心啊!
  我还特别喜欢我的一位同事,她把家里的阳台收拾得像一个小花园,摆上孔雀蓝案几,下午的时候,坐在案几边,看书、喝茶,晒着暖暖的阳光,侍弄花花草草,每次她发圈,也总叫人看了暖洋洋的,很舒服、很美好。
  这些普普通通、可可爱爱的日常,多么希望在朋友圈里能经常遇见。
  没有人是孤岛,欢迎你来我的朋友圈
  还有一些人,是从来不发朋友圈的。唯一有变化的是他们的头像。
  知乎上有个关于头像的问题:“一个人频繁换头像是什么心理?”一个最高赞的回答是:“脾气不能随便发,头像可以随便换。”什么时候,我们连表露自己的情绪,都要这样小心翼翼呢?
  “人心齐,泰山移。”“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在国内疫情最严峻的时期,许多国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如今,中国投桃报李,与全球人民同舟共济,共抗疫情。这些写在援外抗疫物资上温暖美丽的诗话,也在朋友圈里流传。
  转发的人,我其实并不熟悉,但是,毫不犹豫地点了赞。
  没有人喜欢道德绑架,也没有人喜欢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但是,那些感动人心、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动态,为什么不赞一个呢?
  之前我们一直在说的安全感,有一些的的确确是网络安全问题,也有一些,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的心理藩篱。在朋友圈,不信谣不传谣,有公德心,有同理心,有正义感。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那些做微商的朋友,实在狂轰滥炸到忍无可忍,我也会屏蔽,但是,真的图文并茂,有营养有温度的微商,我也会点赞,也会用实际行动,鼓励一下,支持一下。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中说:“每一个行业都应该知道:消费者为你支付的不仅仅是钱,还有时间。未来,在时间这个战场上,有两门生意会特别赚钱:第一,就是帮别人省时间。第二,就是帮别人把省下来的时间浪费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
  这些都是经验之谈,做微商的朋友,实在应该好好揣摩,并学以致用,不然,辛辛苦苦发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广告,都被屏蔽了,等于是花了宝贵的时间做了无用功。为什么不给自己,也给别人留一些美好、干净、舒适的空间?
  前两天《人民日报》夜读的一篇文章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喜欢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好好去珍惜。所以,谢谢朋友圈里还愿意给我点赞的人。你点的每个赞,我都很喜欢。
  我们也要特别珍惜那些还愿意发朋友圈的人,他们不是我们的亲人,他们无条件接纳你,愿意让你看见她家的孩子,愿意让你看见她的一日三餐,愿意分享她的喜怒哀乐,她是对你多么放心,我们也要珍惜这样全然信任你的她。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岛,但总一定有船愿意驶到你的身边。也许,你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有趣的,但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真诚,充满童心的你,这样的你,我满心欢喜,欢迎你来到我的朋友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