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事”政府买单三年省了六亿元丧葬费

沂水享受免费殡葬群体扩大,昨起施行新规

齐鲁晚报     2020年04月05日
  沂水县推行殡葬改革,建立了多处公益性公墓。
  2017年5月底,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赴沂水采访,刊发了“殡葬改革沂水样本调查”。
  临沂市沂水县自2017年5月起推行全民惠葬,至今已近3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赴当地采访得知,按照户均减负2.5万元测算,该政策实施后,三年来累计为当地群众省下6亿多元丧葬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邱明 通讯员 田宝宗

免费殡葬政策“扩容”
  4月3日,《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经过十多次征求意见、修改后向社会公布,于4月4日实施。对比2017年出台的免费殡葬政策,享受免费殡葬的群体较之前的沂水户籍,扩大到在沂水县出生、居住、去世等3个群体。
  2017年5月,沂水县委、县政府推出全民惠葬政策:对具有沂水户口、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费全部免除,逝者统一安葬在公益性墓地,相关费用由县财政承担。
  2017年5月底,记者在沂水县多个村镇走访期间,时任许家湖镇党委书记的刘健铭曾感叹,老人去世后子女圈地占坟、大操大办、攀比成风,如果不改,保住耕地红线的底线可能都要受影响,更谈不上移风易俗。以沂水县城往西北15公里的解家官庄为例,当年记者在那里看到,村庄几乎被土坟包围。
  为让村民把新去世的老人安葬到公墓,村里反复做说服工作。后来,村会计、老支书把各自去世的母亲相继葬到公墓,带头示范,村民才接受了这个新政策。
  2020年4月2日,记者再次来到解家官庄,当年看到的坟茔仍在,但没有再添新坟的迹象。“这3年村里有26人相继去世,全都进了公墓。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公墓,村外还得再添26个坟包。”解家官庄党支部书记田凯介绍,一座坟茔占地10平米,26座就是260平米。而解家官庄人均耕地只有0.85亩,260平米意味着占去了一口人一半的口粮田。
  “殡葬改革刚实施时,我们预计第一年七成新逝人员进公墓就不错了,没想到年度统计结果达到了百分之百。”沂水县民政局主任科员贾文勇认为,这个成果归功于政策思虑周全,比如不搞一刀切,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
已建成公益公墓百余处
  目前沂水县境内已建成公益性公墓110处,截至2020年4月1日,先后有2.5万多名逝者家庭享受到丧葬费全免服务。按传统丧葬每户花费2.5万元测算,已累计为上述家庭节省丧葬支出约6.25亿元。
  贾文勇介绍,殡葬改革后逝者身后事全免费,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殡仪馆运行、公墓建设及维护,除了换来为民节省大笔资金,还换来节约土地800余亩、木材2万多方,这笔账远超预期。
  步入身后事全免费时代,沂水县提出“厚养礼葬”,厚养是倡导老人在世时子女妥善照顾,不要等老人去世后再大操大办。
  首批建成公益性公墓的解家官庄,为推广“厚养”理念,村里出钱成立居家养老服务队,雇6名村民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督促、引导子女尽孝。目前,服务队已发展到24人,服务对象也拓展到全村75岁以上老人。
  沂水经验先后被农业农村部、民政部列入殡葬改革优秀案例。2019年11月28日,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沂水县召开。
  4月3日,《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向社会公布,于4月4日实施。
  对此,贾文勇介绍,2017年免费殡葬政策出台后,遇到一些个例,比如外地老人随在沂水工作的子女居住,在沂水工作的外地人因故去世,途经沂水的外地车辆发生致死车祸等,需要就近火化。《规程》明确对上述人员同样给予免费殡葬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