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攻击性来自何处

齐鲁晚报     2020年04月05日
  □吴在天

  有的孩子,会对家里多了个弟弟或妹妹而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让他感觉到了将会失去父母关注的可能。这种感觉,可能会引起孩子攻击性的情感。
  有位朋友分享过他的感受。他说读小学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听到爸爸妈妈说,他将会有个弟弟了。一开始,他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直到弟弟出生,他开始讨厌弟弟,而且越来越讨厌。他还有个想法,想要找个机会把弟弟埋掉。
  这种想法一直到有次弟弟生病了,才有了变化。那次,他看到妈妈抱着弟弟去医院打针。他开始害怕了,他担心弟弟会死掉。
  这就是来自潜意识的恐惧,他担心自己的想法会变成现实,而这个现实是他非常害怕的。他害怕自己的攻击性真的让弟弟死掉,他更害怕的是,这个让弟弟死去的想法(他的攻击性),会被爸爸妈妈发现。
  精神分析理论提到说,孩子在3—6岁的时候,会经历一个叫俄狄浦斯期的阶段,这个阶段男孩和女孩,都会出现一种竞争的情结:就是跟自己同性别的父母,去竞争异性父母。这种竞争,也是攻击性的一部分。这种竞争的情绪,也会让孩子难以面对。
  所以这个阶段,很多的孩子会出现一些噩梦。比如,担心被老虎吃掉,或者担心被怪物抓走。这类的梦,其实就是孩子在释放自己攻击性的焦虑。
  孩子对这类的噩梦深信不疑,而恐惧害怕的背后,其实是攻击性被投射到了老虎或者是怪物的身上,而爸爸妈妈又会在自己做噩梦害怕的时候,来关心自己保护自己,这达成了一个心理平衡。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出现一些恐惧、害怕、噩梦,这都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种表现。关键在于,父母是否能够理解、尊重和接纳。
  如果我们只是从字面上理解,然后告诉孩子,没有怪物,老虎是假的。对于孩子来说,他理解不了,因为他的感受是很真实的。所以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这份感受,并帮助他把这部分恐惧表达出来。让孩子放心,让他觉得是受到保护的,这可以帮助孩子缓解释放攻击性的焦虑。    
  有的父母可能会对孩子表现出来的恐惧状态,感到非常焦虑。这时候恰好是孩子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而父母的焦虑会使得孩子的情绪得到强化。 
  此外,如果我们试图压制,或是消除孩子的攻击性,往往也可能会加重孩子的恐惧感。因为孩子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攻击性影响到了父母,爸爸妈妈是不是被自己攻击到了。
  就像前面的例子,在弟弟生病之后,他会担心自己想埋掉弟弟的想法要实现了,所以会有很深的恐惧。
  所以,我们不仅要尊重孩子的恐惧感,还要接纳孩子的攻击性。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和孩子玩玩攻击的游戏。
  有的父母特别会和孩子玩这样的游戏:孩子假装对父母开枪,父母会应声倒下,之后又会再起来,然后又继续和孩子玩这个游戏。这个过程,孩子会觉得他的攻击性被释放了,而且爸爸妈妈并没有被他摧毁,还能够继续陪着他玩,甚至是接纳了他的这部分力量。孩子的攻击性,就会变成被父母祝福的生命力。而这份力量,会成为孩子生命中一份厚重的礼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