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景区“人从众”,不能只盯着入口

齐鲁晚报     2020年04月07日
  □本报评论员 朱文龙

  清明小长假期间,黄山风景区日接待游客达到两万人,景区出现客流早高峰,造成游客集聚。景区门口人挤人,上山通道亦拥挤不堪。为此,黄山风景区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通过优化预约措施、优化交通调配等加强客流疏导。
  根据报道,截至4月6日上午8:30,黄山风景区客流高峰结束。“人从众”的黄山渐渐回归平静。不过,由此暴露出的景区防控问题,应该引起各地重视。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各地景区都在加速复工,公众出游意愿也在逐步恢复。在此背景下,黄山“人从众”的场景给其他景区提了个醒——在应对有可能出现的“报复性消费”时,还需要提前做更多扎实有效的准备,特别是对疫情防控要求的细节要加以重视。
  不能说黄山风景区的管理者没有做准备。相关通告显示,景区日游客最大承载量是5万人,到两万人就拉闸限行,而且所有游客进山时都测量了体温、验证了安康码。不过,这些防控措施虽然看起来很到位,具体执行起来却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防控要求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但从游客所拍摄的视频可以看出,黄山个别地段游客拥挤程度几乎是摩肩接踵。局部的拥堵让整体的流量控制失去了意义。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景区管理者对疫情防控细节关注不够。像黄山这么大的景区,防控措施应该是多个环节无缝对接,自始至终都不应该出现“断点”“漏点”。而实际上,在发现问题之前,黄山景区只重点盯住了入口的审核查验,而忽视了游客进入景区之后的流动性。这种现象不只在黄山风景区存在,在其他景区也曾出现。如在2月22日,北京香山就曾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疫情防控无小事,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从这个角度来说,黄山景区的“人从众”场景释放了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景区管理者责任重大,必须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提前做好准备,把每一个环节想好,每一项工作做细,不能再出现类似的密集聚集。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景区复工和游客安全兼顾,才能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疫情防控更是如此,越是形势向好,越要盯紧细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