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人:

120转运线的守卫兵

齐鲁晚报     2020年04月09日
隔离不隔爱,处处有温情 ——记泰安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120驾驶员牛士峰
  曾有人这样说:“救护车驾驶员是不能再低调的一个群体,他们虽然被划分为后勤,但做的事情却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工作。”他们不仅要驾驶救护车,还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与医护配合完成急救任务,长期的驾驶实践,身经百战,练就了他们过硬的驾驶本领;无论是坎坷不平的土路,还是悬崖边侧的山间小道,他们都是毫无畏惧,又快又稳地运送病人。作为驾驶员,牛士峰就做着这样的工作。
  “我们驾驶员不光是司机还是消杀员,更是医护人员的协助者。”对牛士峰和他的队员来说,自己承担的是“多面人”的角色。每次接到转救通知,牛士峰总会第一时间跑向负压救护车停放点,熟练地检查救护车负压、氧气、电源等,然后进行手部消毒、戴一次性帽子、戴N95口罩、穿防护服、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穿鞋套等,迅速完成这一系列出发前的自我防护。
  负压救护车被称为“移动的N95口罩”,车内设置了特殊的负压系统,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流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车内空气经无害化处理后排出,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人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概率,以及防止环境污染,牛士峰穿着防护服开车,闷热是最直接的感觉,同时,N95口罩压着鼻梁,面屏勒着头,加上飞驰的车身偶尔带来摇晃,不适感扑面而来。不过他依然“稳”字当头,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路况风险,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牛士峰总是协助医护人员迅速救援患者。当牛士峰将患者安全转运到指定医院,转运工作一结束,把救护车开回指定位置,马上进行1个多小时的消杀,再脱防护服、消毒、洗澡,他才算完成一次出车任务。从1月31日至今,他已经数不清自己出车多少次。
  隔离不隔心,隔病不隔爱,这句话在牛士峰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无数次的出车任务中,让牛士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当时接到紧急通知需要转运一位年龄较大的男性确诊患者。当牛士峰和同事达到时,老人的妻子和女儿都在家,因为生活条件有限,他们当时佩戴的口罩不太正规,看到这样,牛士峰立即从车里拿出自己自备的口罩送给他们,令牛士峰没想到是,自己小小的一个举动却让老人一家鞠躬感谢,牛士峰立即回以深深一躬。
  疫情,挡不住温情;隔离,隔不住关爱。这些天,在泰安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120中,每分每秒都在进行着爱与温暖的互动,阴霾之下处处演绎着冷峻又充满温情的故事。

在生命线上与时间赛跑 ——记泰安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120驾驶员戚桂忠
  面对疫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分昼夜,风雨兼程,不仅要完成日常院前急救转运工作,还承担了疫情期间所有疑似、密接、确诊患者的转运任务,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逆风而行、迎难而上,在生命线上与时间赛跑,用真情和责任,为泰安市人民筑起了“防疫”的第一道防线,他们是这特殊时期的勇士,泰安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120的驾驶员戚桂忠就是这其中一员。
  新年开始,应该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可是疫情来袭,作为是一名军人,同时又是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有什么是我能做的、需要我做的,我必会全力以赴!”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打响,在泰安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120担任驾驶司机的戚桂忠看到了局势的严峻性,就立刻报名请求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开始家人对我的决定还是有一些顾虑的,但是他们都很理解我的工作,对我来说,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因为妻子的身体较差,女儿今年面临高考,所以,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戚桂忠身上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但是他对妻子和女儿讲,现在在战“疫”一线,自己的同伴们都在共同奋战,医护人员人手紧张,工作繁重、辛苦,自己去了能够帮忙分担一些,同时作为急救中心的一员,自己更应该冲在第一线,他向女儿保证:自己一定会平安回家。因为有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戚桂忠第一时间奔赴一线。
  作为院前急救120的驾驶员,转诊患者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工作时间的不固定性,戚桂忠常常是接到电话通知就走,不敢多喝水,出诊穿纸尿裤,工作到凌晨是常态。吃饭没有正点,晚上跑各县市区,因为休息不好,眼镜都常常熬得通红,强打精神,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戚桂忠总能保证又稳又快把病人送入医院治疗。作为救护车的驾驶员,不管病人情况如何,戚桂忠和队员都会按程序做好各项防护工作,仔细消毒,往往一个病人就要消耗三四个小时,他们也同医护人员一起吃着层层叠叠的防护设备带来的“苦”、品尝着每次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好多像戚桂忠一样的急救人员都自觉地与家人保持了距离,把照看孩子和老人的任务“无情”地交给了爱人。2个多月不回家,一有时间戚桂忠就跟爱人和孩子通视频,“爸爸,你在外边好好加油,我和我妈妈会等你回来。”孩子暖心的话语总是让戚桂忠眼眶湿润,有大家才有小家,虽然对家人是有愧疚的,但想到自己多救一个人就是多救一个家庭,戚桂忠还是义无反顾。
  院前急救120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团队每位成员都负重前行,不一样的战场,同样的战斗,舍小家,卫大家,他们是抗击疫情中亮丽的一道风景!

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绿衣勇士” ——记泰安市中心医院院前120护士孙良
  2012年进入泰安市中心医院工作,他成为院前急救120中的一员,作为一名男护士,刚刚工作时,他还是会不好意思,因为外人总会说:“哎呀,男的做什么不好,怎么干这个呀。”每当有人问起自己的职业,他总会下意识地回避或者简单作答。后来在一次次急救的过程中,他真正体会到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生命是脆弱的,所以更需要我们尽心地呵护,作为一名男护士,也是光荣的。”他就是院前急救120护士孙良。
  疫情发生后,孙良第一时间向科室领导请愿并报名来到发热门诊120一线工作。1月31日紧急接到科室领导通知作为第二批急救小组立即到岗值班。因为时间紧任务急,没来得及跟老婆告别,孙良安顿好睡梦中的孩子,给老妈打了一个电话,简单收拾生活用品,就立即来到了急救一线。
  自1月31日以来,孙良和同事们每天在救护车上执行任务的时间都超过12小时。孙良说,在这场防控疫情的战役中,他已经把救护车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不但24小时全天候守岗,且大半时间都在车中度过。任务指令一到,就要第一时间前去接载患者。奋战到凌晨3点,没休息多久,凌晨5点再次出发,对孙良而言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身穿一层一层的防护服,为保持动作灵活,孙良和队友只能在防护服里面套一件单薄的衣服,当把病人送到医院后,夜里气温骤降,他们在户外就要把身上的装备脱掉,脱完以后用酒精洗手,手常常被冻得不听使唤。有时转运一个患者需要8个小时,因为任务耗时较长,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孙良和同事每个人脸上都有深深的勒痕,执行任务期间不能喝水、吃饭和上厕所,口渴、饿了就得扛着,尿不湿成了他们几个大男人的“日用品”。
  对孙良来说,没有规律的吃饭更是常事。有时因执行任务耽误就餐时间,一碗泡面或者一个面包就是孙良的全部晚饭,在匆匆吃完饭之后,他又要马上投入到转运病人和消毒防范的工作中。一次,在转运一位还在月子中的疑似患者时,因为一天的检查折腾,这名疑似患者见到孙良的第一句话就是:“哥,我已经一天没吃饭了,有能吃的没?”“妹妹,你放心跟我回去,中心医院不会让你饿着。”回到医院做好登记,已经是晚上10点,医院食堂早已没有什么吃的,孙良和与自己同行的护士张一飞说:“有一位患者刚生产完,还在月子,一天检查也没吃什么东西,咱们晚上还有两个面包,就给她先吃吧!”孙良和同事端来热水将面包送给这名产妇,那天从早上9点开始工作到晚上10点的孙良,一天也就仅仅是吃了一个馒头而已。
  在转运患者时,面对一双双无助又充满希望,紧紧盯着自己的眼睛,在真正接触患者的这一刻,他也感到了害怕,他紧张了,心跳加快,后背出汗了,他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因为紧张会让自己手忙脚乱,会将情绪传染给患者,作为医务工作者,他深知自己就是患者希望,自己的鼓励和安慰是让患者能更加坚定战胜病魔的力量。“没事的,坚强起来,你一定会没事的,我们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这样鼓励的话语,在2个多月的救助工作中,他每天都在重复着,他相信众志成城,医患携手,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的。
  院前急救120的工作“救急、救命”,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所以他们是神圣的。在重大灾难面前,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辛苦,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他们都默默的冲在医疗工作的最前线,润物细无声地为人们的生命保驾护航,所以他们也是我们最可敬的人!为所有从事院前急救120工作的人员点赞!真诚的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江焕冉 通讯员 耿志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