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摩天楼”戴上“金箍”让规划与资本更理性

齐鲁晚报     2020年04月30日
  □冯海宁

  住建部、国家发改委日前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各地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应进行消防、抗震、节能等专项论证和严格审查,审查通过的还需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未通过论证、审查或复核的不得建设。
  几年前,国内不少城市争着规划建设“摩天楼”,且有“比高”之势,似乎非争某个“第一”不可。有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4月,国内超过200米的“摩天楼”已达927座,其中,超过500米不到600米的有6座,超过600米的有2座。在相关城市,“摩天楼”被称为地标性建筑,对此,有人引以为傲,有人吐槽不断。上述《通知》有望让这种争议性地标建筑减少争议。
  虽然“摩天楼”占地小、容量大,能为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省地”,也能树立城市新地标,让城市更现代更有“面子”,但其弊端也不少。从成本来说,其建筑成本、维护成本都较高;从消防来说,其安全性差;从城市风貌来说,容易破坏城市天际线等。综合评价“摩天楼”,如果一个城市里这种建筑数量过多、高度过高,其弊远大于利。从这个角度讲,国家两部委通过上述《通知》给“摩天楼”建设戴上“金箍”——限高与严批,十分必要。
  所谓“限高”,一是,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二是,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三是,各地新建100米以上建筑应充分论证。不难看出,对不同高度的“摩天楼”采取不同管控措施,其中建筑越高管控越严。但也没有彻底“管死”,各地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需经过专项论证、严格审查、国家复核,超500米“摩天楼”过这三关并不容易,彰显严格审批的政策导向。
  给“摩天楼”建设戴上“金箍”,既有利于消防安全,也能减低相关成本;既能维护城市风貌,也能避免其带来生态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让城市规划与资本更加理性。因为“摩天楼”过多、过高,是某些城市规划不科学的折射,是资本过于狂热的表现。假如没有盲目规划“开路”、资本推波助澜,国内可能没有这么多“摩天楼”。今后规划与资本回归理性,“摩天楼热”有望降温。
  相关资料显示,一些国家早就对“摩天楼”进行严格管控。比如英国决策者认为,摩天大楼粗俗的外表影响了伦敦天空的优雅,于是颁布“高层建筑法令”,终结了英国的摩天大楼运动。再比如,德国各城市都设有高楼局,审批高楼建设项目,限制建筑高度,把握新建筑与古建筑风格的协调。今天,我国给“摩天楼”建设戴上“金箍”,也是应有之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