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才辈出搭建更宽阔的平台

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传帮带”,年轻员工有了师傅

齐鲁晚报     2020年04月30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伟 周惠娇 通讯员 李旭

  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着力以培养青年人才为重点,以“学、比、超”活动为载体,开展“传帮带”活动,为该技术传承和人才队伍建设搭建更大发展平台。40多年来,该院以优秀的设计质量,优良的技术服务,赢得了济宁社会各界的广泛赞,为济宁市及鲁西南的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抽取骨干力量
成立方案创作中心

  走进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创作中心办公室,整个办公场所功能分区明确,凌乱而不失别致,透露出一股艺术气息。电视屏幕正播放视频动画,与往常的办公室有些不同。他们不是在“偷懒”,而是正为一个项目制作建筑方案汇报文件。2018年初,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决定成立院方案创作中心,“软件+硬件”同时提升,让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队伍,活跃在建筑设计行业一线,不仅拿出了更多的作品,也斩获了多项荣誉。
  “方案创作是整个设计的前端,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院里要着力打造这样一支专业团队,旨在强化我们自身的竞争力。”曹凌通表示,从筹备到组建,建筑设计院就十分重视,先后从其他岗位抽调骨干力量,又从社会招聘专业人才,组建了目前的方案创作中心。
  自中心成立以来,曹凌通带队已先后承接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20多个项目,比如太白湖新区M15共享中心项目、汶上汽车西站、永昌大厦等重点项目。曹凌通作为一名80后,建筑学专业毕业的他,目前已在济宁市建筑设计院工作8年,先后参与了诸多重点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
  他坦言,对于建筑设计院他心存感激,十分荣幸能与建筑设计院共同成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走出去,积极参与省内外的竞赛、项目,努力缩小与省内外的差距,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更加专业化、专项化跟踪设计。”对未来发展,曹凌通及队员们信心满满。
不仅是工作地
更是一个大家庭

  葛鑫作为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名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行业6年了,他是济宁市建筑设计院“90”后建筑师的其中一名。在葛鑫看来,建筑设计是一项对设计师要求非常严苛的工作,大到平面功能的适用,立面的美观,施工的经济,小到每扇窗户的开启,每个落水管的位置,座椅的排布,室内家具的摆放。
  “每个看似微小的问题都需要设计师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去解决。”葛鑫说,在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的六年中,接触了大大小小的项目十几个,每个项目都是自己的一份成果,有的时间段会有好几个项目同时进行,遇到不懂的问题,他都向自己的师傅需求帮助,有了师傅的指点,他的困惑迎刃而解。
  “非常荣幸能够进入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这个温暖的集体中。设计院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工作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大家庭。”葛鑫说在这个大家庭里不仅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接触到了更多的设计风格,和同事一起克服了很多设计难题,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在大家庭中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历来重视人才发展,注重青年职工的培养,“传帮带”活动的开展为济宁市建筑设计院技术传承和人才队伍建设搭建更大发展平台。济宁市建筑设计院下设8个设计分院、1个方案创作室、5个管理科室。下辖济宁市兴业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济宁大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大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5个公司。近年来该院荣获部、省、市级优秀设计奖二百余项,参加了多项省级工程标准图集的编制工作。连续多年保持省、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称号,山东省“十佳”甲级设计院称号,多次获得“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扫码看视频
  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大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