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高度,拿下!

登顶测量成功,珠峰“身高”两至三个月后公布

齐鲁晚报     2020年05月28日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峰顶开展测量。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5月27日11时整,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为珠峰“量身高”。世界最高峰峰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这座6500万年前从海底隆升而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时隔15年后再次迎来中国测量队。
  在覆盖冰雪、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峰顶斜面上,8名身穿红色衣服的队员开始竖立觇标,安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天线。同一时刻,地面6个交会点对峰顶觇标进行交会观测。
  这次,峰顶GNSS测量首次依托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提高珠峰高程精度。
  “此次测量任务中,大量装备国产化,可靠性、精度等都比2005年有质的提高。”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李国鹏说,准确收集各项数据,也为人类了解、保护珠峰贡献专业力量。
  峰顶测量完成后,测绘人员将对多种结果进行分析、比对、检核,最终公布高程数据。
  “指挥部,我们完成了测量任务,准备下撤!”13时30分许,步话机里传出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的声音。队员在峰顶停留150分钟,开展了峰顶雪深和气象等测量,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
15年后珠峰长高了吗 多久公布新高程
  珠峰身高并非一成不变。1975年,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并精确测得珠峰海拔高程8848.13米。2005年珠峰测量,获得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由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到现在为止,珠穆朗玛峰整体趋势还是在持续上升。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正值中国和尼泊尔建交65周年之际,今年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开展此次珠峰高程测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登顶测量成功只意味着取得了一手测量数据,并没得到珠峰的精确高程。“在对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才能确定珠峰精确高程。”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温度、气压、折光环境等也会对测量产生影响,需要通过复杂计算消除误差,得到精确的珠峰高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2到3个月时间。最后还要经过审核程序,才会得出珠峰的确切“身高”。

为何选择凌晨冲顶 队员在山上待多久
  本次珠峰登顶队选择凌晨两点从海拔83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出发。党亚民介绍,选择凌晨登山,和珠峰的气候条件有关系。一般来说中午11点前必须下撤,因为下午以后,峰顶上风特别大,很危险。
  选择凌晨还有个很重要原因:凌晨雪不粘脚。登山运动员穿的靴子有四斤多重,如果雪再粘在上面,其实挺危险。每年有两个季节登顶珠峰最佳,分别是4-6月和9-10月。此次选择5月份登顶也有这样的考量。党亚民介绍,以往在峰顶待的时间都比较短,这次待一个半小时已是极限。
  登山队员登顶后要把觇标立起来,让在海拔5000米到6000米的测绘队员可以瞄准觇标进行交汇测量。第二个要做的就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就是卫星定位接收机测量峰顶的位置和高层。第三,用雪深雷达在山顶测量雪深。
珠峰“身高”咋测出来 为何一定要靠人来测
  为何一定要靠人测量?测绘专家表示,目前技术尚无法确保测量型无人机或机器人在峰顶作业。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副队长张庆涛说,珠峰峰顶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20多平方米的平面。从山脚下的各观测点瞄准峰顶测量,目标点难以一致。因此,“必须由人将觇标带上峰顶。有了觇标,我们在山脚下布设的观测点就能更精确地照准峰顶的测量目标,从而测得精确的角度和距离。”卫星遥感精度不够,也只能测得雪面高度;峰顶空间较小,直升机无法降落,螺旋桨引起的风还可能引发冰雪崩塌。
  珠峰高程测量分“三部曲”,即高精度的海拔高程起算面的确定、峰顶“会战”测量和珠峰最终海拔高确定。一般俗称的“珠峰高程”,就是通过雪深雷达观测获得峰顶冰雪层厚度,并将其从峰顶雪面海拔高中扣除,获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海霞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网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