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

齐鲁晚报     2020年06月07日
  看起来不是很复杂的编织活也有标准的尺寸规格。
  偶尔遇到有瑕疵的货,王宗慧就再修补一下。
  两口子每天就像蜜蜂一样忙忙碌碌。
  王宗慧每天负责把收齐的编织活送到工厂,再领回待加工的料。
  各家各户送来的手工活马玉峰都会仔细检查。
  家里的正房最大,被他们用来做编织活。
  肢体四级残疾的马玉峰通过编织手艺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戴伟 张中

  “我们老知足了,遇到好人了。”马玉峰一边忙着编织,一边不停地感激那些帮助过他们一家的热心人。
  马玉峰今年53岁,是滨州市惠民县辛店社区东王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和丈夫王宗慧一样,四级肢体残疾,但是夫妻二人身残志坚,不等不靠,给镇上工艺品出口企业加工绳网,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稳定脱贫。
  马玉峰一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过去,夫妻俩只能找点零活干。五年前,马玉峰偶然遇到朱文娟,当时对方正在寻找做出口工艺品编织的工人。这次偶遇,改变了马玉峰一家人的生活。
  马玉峰做编织有一点基础,即使这样,刚开始时,她仍有很多产品达不到要求。没办法,她就盯着图纸和样品不停地琢磨、研究,一遍遍地拆了重做。如今,不管什么产品,她只要看着样品,就能做出来。
  编织“事业”越做越大。马玉峰不仅自己动手编织工艺品,还给农闲在家的邻居提供零活。如今,在马玉峰家拿零活的人至少有40人,多的时候超过60人,马玉峰的加工点已经成了朱文娟公司最大的加工点。夫妻二人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忙碌着,幸福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