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问答】

学会管理你的“负性情绪”

齐鲁晚报     2020年06月07日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精神追求。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成立“心理专家团”,在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征集情感心理问题,邀请心理专家解答。
  情感版面现开通树洞邮箱,倾听您的心声:qlwbqg@163.com
  壹粉“青青”问:
  我是一个小学老师,最近我们已经开始到学校上班了,因为这一阶段除正常工作以外还增加了很多疫情防范的任务,所以比以往多了许多繁杂。学生们过了一个这么长的假期,在家里闲散惯了,也变得难以管教,刚刚几天时间,我自己头都大了,上一天班回家身体疲乏、精神不振,觉得自己就要支撑不下去了。问了其他同事,大家有一样的感觉,都说是因为压力太大了,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大家减减压呢?

齐鲁晚报心理专家团丛媛:
  青青你好,随着疫情的结束,大家逐渐恢复往常的忙碌,眼下的确还需要考虑对疫情的防范,额外会增加许多工作量,也正因为这样,繁重的工作使你和同事们感到了压力,引发了你们的负性情绪。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眼下大家负性情绪出现的原因:打破惯性、打破了习惯定势。疫情期间,人们被动地封闭在家里,暂时放弃了工作,过着相对赋闲的生活,开始还有些不知所措,时间一长就习惯了,形成了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刺激形成了固定顺序,反应也形成固定顺序。动力定型是人习惯的生理基础,通俗地说就是长时间不变的生活模式,会使人从生理上到精神上都适应这种固定的习惯。一旦改变习惯,打破动力定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让人产生强烈的不愉快。人们由忙到闲,打破动力定型好适应,但是由闲到忙,打破动力定型适应起来相对困难,不适应时就会出现负性情绪。
  其实,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压力相对过大,遭遇应激事件时出现情绪低落不稳定、内心郁闷、情绪化严重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和处理这种负性情绪。试图去控制、制止或者压抑、消灭负性情绪都是不对的,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并体验负性情绪,要与负性情绪共存,允许它的出现和存在。因为不接纳,就会加重焦虑,不接纳就会迁怒他人,比如:不接纳自己脾气不好就会怪孩子太不听话;不接纳自己人缘不好就会怪他人为难自己;不接纳自己懒惰就会怪领导给的工作太多……总之,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就会苛求他人,自己活得就不会轻松。
  其次,要客观地找到负性情绪的出处,而不被负性情绪控制。比如,出现问题后不要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而是要问自己“这问题为什么会引发我的这种情绪?”我们要去寻找引发自己负性情绪的具体问题,然后去解决它,而不是沉浸其中。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受到领导责备,引发沮丧情绪后要寻找的是,这一情绪是因为未完成任务而难过,还是因为受到批评而愤怒,绝不是让自己沉浸在“我为什么这么倒霉”的情绪之中。找到真正客观的原因之后,解决起来就简单了许多。
  再次,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好的情绪要与人分享,糟的情绪要与人分担,这有助于我们增加对情绪的敏感度并加深自我认识和把握。负性情绪的表达尤其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缓解当时的紧张,而且可以避免坏情绪的积压。但是,在表达负性情绪时要注意一个原则: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比如,要说“某某做的这件事让我感到有些气愤”,而不是说“这个某某怎么这么办事呢,真不是东西”。要说“没评上先进,我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而不要说“评选这么不公平,为什么没评我?太欺负人”。要说“开学后这么多事,忙碌让我觉得不开心”,而不要说“压力太大了,怎么这么多事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