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孩子,也有走不出的情绪寒冬

齐鲁晚报     2020年06月07日
  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很多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精心挑选了礼物,在这个欢乐的节点上,家长们也应该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
  青春也不是天天阳光灿烂,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和忧愁。有些孩子可以逐渐驱散心头的短暂阴霾,但也有些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困在情绪的混沌里,很难到达光亮的出口。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病区副主任医师殷爱华说,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相对单纯,基本上除了学校,就是家庭。临床中,有六七成的青少年存在情绪障碍,与家庭环境有关。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父母关系不好,造成孩子情感上被忽略,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让孩子感受到被控制过多。
  在多年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她发现,缺乏亲子间的有效沟通,是很多家庭的通病。“从孩子出生到四五岁这个年龄阶段,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孩子读幼儿园前,多是老人在带孩子,而孩子读幼儿园,是老人和幼儿园老师带孩子,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早就存在断层的问题。”
  “孩子从上幼儿园,就开始走出家庭、进入社会。被溺爱长大的孩子会因为缺少关注,而不适应外界学习生活的问题,但缺爱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自卑、没有安全感,自我意识过度压抑,也会面临一些心理问题。”殷爱华说,如果父母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单纯以强制弱的方式来互动,就会把亲子关系推到一个非常极端的状态中,孩子就会感觉不被重视、缺少爱不被尊重,没有温暖。
  除了家庭因素,学业上的压力,也是青春期孩子出现情绪障碍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殷爱华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并非全是因为青春期叛逆所致,而是早在青春期之前就形成的。要想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家长首先要注意从小就创造环境给予爱。这份爱,能够支撑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勇敢地走出去。
  同时,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要适当放开那双手。随着孩子年龄增加,自我意识形成,会有一些控制自己人生命运的想法。这时候,要看看孩子是不是有这个能力,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哪怕受一些挫折。
  总之,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根据孩子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家长要注意及时捕捉。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要尽量减少说教式教育,不要说“你不应该、你应该怎么样”,更不要抱着“一味让孩子去坚强,慢慢就好了”的想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张如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