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懂事”哲学

齐鲁晚报     2020年06月10日
  今年夏天热得早,一动弹就浑身出汗,我改在早起读书。那天清晨刚打开手机,就看到大静的留言闪烁成片。“一大早爸妈又吵架了,还动了手,这哪儿像个家啊?我不想让他们这样,但是看样子他们真过不下去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大静的哭诉,也扰乱了我的心思,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倾诉了。
  大静今年上大四,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妹一弟,妹妹今年中考。从上高中起,家里家外大静就主动撑起来,弟弟妹妹的事都揽过来。今年疫情发生后,在家上网课的她,既要为弟妹辅导功课,也要帮忙做饭洗刷。她觉得自己多分担点儿,父母就能歇歇,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家庭大战。“本来我以为我懂事点儿,就没那么多事情压在他们身上了,但他们总是不消停……”我先安抚她的情绪,让她好好冷静一下,然后告诉她:“你不妨学着示弱!”她满脸不理解,问道:“我担心我再装不懂事,父母岂不是更烦心?”
  放下电话,我陷入深思。从小,我们受的教育就是要“懂事”“听话”“乖”。幼儿园里,懂事的孩子善于讨好,过节日懂得给老师送小礼物;上小学后,懂事的学生会察言观色,替老师跑腿买东西,让父母为校企联系印刷活;进入职场,懂事的人见机行事,时刻做老板的跟班,办公室倒茶,饭局上挡酒,下班后代驾……很多时候,因为太懂事而失去自我,内心无处倾倒的委屈最终累积成为怨恨。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家里的老大更是“擎天柱”和“守门神”。作家梁晓声就曾分享过,比他大6岁的哥哥梁绍先曾因家贫一度放弃上大学,后来患上精神分裂症,梁晓声主动接过来照顾。我的母亲在家也是排行老大,上面虽有个姐姐,但是收养的,必须高看一眼,下面弟弟妹妹又多,所以我母亲吃尽苦头,饱尝艰辛:大坝边洗衣裳的是她,菜地里育秧苗的是她,骑车进城卖菜的是她,灶台前蒸馍烙饼的是她,生产队里挣工分的还是她……经年累月,岁月的馈赠也是令人触目惊心,手指磨起了厚茧,腰腿侵入了风湿。姥爷姥娘把最轻快的活儿都留给了大姨,找人把她安排在大队里当缝纫工,她结婚时,一家人硬是从牙缝里省出钱来给她置办体面的嫁妆。母亲的懂事成为那代人的集体荣光。可是,当他们这代人步入老年后,他们的苦楚和委屈有谁倾听呢?事实上,委屈往往不会随着时间消散,反而会加重苦难的重量。
  所谓“懂事”哲学里,还蕴含另一重思考,那就是选择。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贾母身边最得力的丫鬟鸳鸯。她有茂密黑亮的秀发,脸上有些雀斑,长得不很出众,但是能胜任贾母的贴身“秘书”,必有过人之处。李纨夸奖她道,“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邢夫人给鸳鸯说媒,觉得丫鬟嫁人做妾是必经之路,鸳鸯却誓死反抗,守着众人又发毒誓又剪头发,“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子挨死了,也不能从命!”只见她“一面说着,一面回手打开头发,右手就铰”。从职场角度论,她懂礼数却又敢违抗,这样做很不懂事;但从人性角度分析,这是她的个性和原则,她不会因为讨好贾母而唯唯诺诺,不会因为随波逐流而牺牲自我。当她撞见司棋和潘又安私会时,立即说会保守秘密,听说司棋生了病,她又给她吃定心丸,“鸳鸯支出人去,反自己立身发誓,与司棋说,‘我告诉一个人,立刻现死现报!你只管放心养病,别白糟蹋了小命儿’!”如此职场姐妹情难能可贵,这个“贵”,是人品高贵、身价值钱,也是精神高贵。试问,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爱自己、经营自己,又拿什么去爱他人呢?
  与之相反的人物是李纨。虽说有人欣赏她有学识,但我始终认为她整天太端着,活得太憋屈。有一处细节令我印象深刻。《红楼梦》第39回中,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李纨等吃螃蟹、做菊花诗,受凤姐指派,平儿赶来拿几个螃蟹回去吃。“李纨见了,把平儿留住,因拉他身旁坐下,端了一杯酒,送到他嘴边。”稍后,她在平儿身上一通摸索,甚至摸到了一把硬钥匙。摸索这个动作,传达出李纨深深的孤独和渴望。此前薛姨妈委托周瑞家的给女孩子们送花,独独没有李纨的,“周瑞家的便往凤姐处来,穿过了夹道子,从李纨后窗下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凤姐院中。”这句移景描写简直是人性之笔,李纨的被冷落、被损害和被侮辱暴露无遗,好几次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停下来,顿觉心里有个地方硌得慌。李纨最终落了个年老丧子的悲惨局面,与其说她命运不好,不如说是个性造就,太懂事的缘故——固然封建社会寡妇没有地位,但一味迎合只会失去更多自主权,变得狭隘和嫉妒,结局也愈加糟糕。
  委屈好比安眠药,吃得多了必然会产生毒性,让人丧失自我,活成附庸,这是最失败的人生。我们要懂得主动选择的智慧,不要因为“懂事”而错过原本幸福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