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病变剥早癌 内镜保卫消化道

山东省立医院西院消化内二科:一条软镜创造无限可能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02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秦聪聪 通讯员 郭玉环

  早癌排雷
让直径1-2mm的微小癌无所遁形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被认为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随着规范内镜诊疗技术的推广,我国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近年来得到大大提高。
  今年23岁的小美近期因内痔出血、便血到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就诊,例行术前检查中,魏志在其胃窦的后壁大弯侧发现了一个早期的、非常表浅的1cm左右的糜烂。内镜下完整剥离,后病理检测证实是黏膜内的印戒细胞癌。
  魏志介绍,印戒细胞癌是一种恶性度很高的低分化腺癌,但早期内镜下却不易发现,容易被漏诊,经常到晚期才被发现。
“很多癌症都是这样,早期表现不明显,这就要求医生在检查时能够看得更细致、更精准。”小美此前不久在当地医院先后做过2次胃镜检查,但并没有得到癌症提示。从其“鸡皮样改变”的胃黏膜中发现这样表浅的癌症,魏志的“火眼金睛”功不可没。
  精细微小之处,往往才是生机。检查时地毯式“排雷”,不错过一丝一毫可疑,已然成为魏志的习惯。小到1-2mm的早期癌,在魏志提供的检查报告中亦不少见。
  魏志说,借助放大内镜,胃黏膜的表面结构可以放大80倍到100倍。虽然病理才是诊断癌症的金标准,但从病变组织的表面形态判断早癌,也是消化内镜医生的“绝活”,他们的内镜下诊断与病理检查的吻合率达到95%以上。
  “内镜医生代替不了病理医生,但可以无限接近病理医生。”魏志说。
  “无创”治愈
核桃大的肿瘤经自然腔道取出

  用最小的创伤甚至无创,在剥除肿瘤的同时,保住相关功能,被称做“超级微创外科”的内镜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面色红润,脚步轻盈,81岁的陈奶奶出院了。一台手术,切掉了威胁她生命的结直肠癌,保留了肛门功能,更难能可贵的是,身上没留下任何伤口。
  其实,在来到山东省立医院西院消化内二科以前,陈女士在当地医院也进过手术室。因肿瘤巨大,当地医生上了台,却不敢贸然手术,最后建议患者切掉病变所在肠管及肛门,在腹壁上造瘘“挂粪袋”。对于80岁的老人还需要做这么大的手术家人犹豫了,家人四处打听,带老太太找到了魏志。
  “真没想到,不开刀做了手术,还能通过肛门排便。”五个小时,魏志利用内镜经自然腔道,取出了陈女士的结肠肿瘤。幸运的是,癌症进展比较慢,分期属于早期。
  直径超过16厘米,省内先前没有如此大的结肠肿瘤内镜取出的报道。“80后”的魏志带领他的团队,做到了。
  无独有偶。不久前,魏志带领团队为一名20岁的年轻的食管平滑肌瘤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切除。肿瘤约4*5厘米,靠近左心房和主动脉,患者辗转多地都被告知保不住食管、手术风险大,但魏志利用内镜隧道技术,在食管管壁之间打了个“山洞”,像挖煤一样把肿瘤完整地挖了出来,保住了这个年轻小伙子的食管。
  微创延伸
希望从有病就医到无病早防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魏志接触内镜时国内内镜专业还在起步阶段,十几年过去了,魏志已经累积了两千多早癌病例,随访时间长者十年,早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超99%。
  “从诊到治,从早期到进展,从器质性疾病到功能性疾病,一条软镜,可以创造无限可能。”魏志告诉记者,当前,内镜已进入“三无”迅猛发展时代,无孔不入、无限可能、无可替代。
  除了消化道早癌及黏膜下肿瘤等器质性疾病的诊治外,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病、糖尿病胃轻瘫等胃肠动力性疾病,食管Zenker憩室、肥胖症等消化道功能性疾病,晚期肿瘤的姑息性治疗,都可以通过消化内镜来实现。胃镜下的水球减肥手术、缩容手术、袖套技术……这条软软的内镜管子,在魏志手里像是被施了魔法。
  在越来越多治愈的同时,魏志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还是有很多患者错过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多数患者是因病就医,若是能前移,在出现症状前就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患者的获益将更大。
  魏志坦言,很多人对胃肠镜检查心存恐惧,但是,随着消化内镜设备的不断更新,超细胃镜、胶囊内镜普及,设备越来越精细化、灵巧化,而且随着无痛舒适化诊疗的开展,胃肠镜查体可以“打个针、推个药”在睡梦中就完成。全民的胃肠健康查体意识提高了,才能真正实现消化系统疾病从“有病就医”到“无病早防”。

  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更多机会。山东省立医院西院消化内二科在科主任魏志的带领下,以消化肿瘤的内镜微创诊疗为突出优势,从精确诊断,到精准规范治疗,让患者以更小创伤获得更多的治愈,以更小代价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