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大院的历史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09日
  江凌(刘松云)学生时期
  □刘书锋

  上世纪20年代,济南市南大槐树北街25号院是一个刘家大院,这个院子的主人叫刘耀东(字筱衡),是晚清举人,后在北洋军中任职。刘筱衡自幼饱读诗书,在考取功名的同时,刻苦练习书法。日本侵略者占领济南市时,他拒绝为日本人做事,保持了崇高的民族精神。他也遭遇了生活困境,于是他靠为人写牌匾度日。刘耀东的书法作品笔力劲挺,既苍劲有力,又生动秀气,当时在济南西部名气很大。同时,他注重家风家教,文化传承。 
  刘耀东的长子叫刘松云,因革命需要,他先后用过耶夫、江凌等名,用时最长、最为人熟悉的当数江凌。刘松云出生于1909年12月,在济南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当时以追求思想进步闻名的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当时,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鼓励学生组织各种社团。江凌不仅在学生会中非常活跃,负责南开中学编辑部,还加入了学校自治励学会。
  1926年经进步学者杨尔璜介绍,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江凌考入北京大学后,常与进步学生在一起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阅读进步书籍。1932年1月9日,时任北平团市委宣传部长的胡乔木与江凌彻夜长谈,发展他入党。第二天由胡乔木、林枫主持了江凌的入党仪式。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江凌的入党是无候补期的,即没有经过预备期而转为正式党员,这在当时需要严格审查的特殊历史时期是非常罕见的,他以自己的表现赢得了党组织的高度信任。此后,江凌先后担任北平学联、北平抗联主席。
  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2月9日江凌参与策划北平学生抗日救国请愿大游行,即著名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之后,平津学联决定发起组织学生救国联合会,随后派江凌前往上海筹建全国学联,以推动全国学生运动的开展。当时北方局积极指导建立全国各界抗日救国会,专门为江凌开具了介绍信,让江凌到上海去找时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的胡乔木接洽。
  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近70人参加了会议,江凌当选全国救国会常务理事兼秘书主任。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江凌与作曲家刘雪庵在开往香港的“绥阳”轮上相遇,两人聊起《松花江上》这首歌,感觉歌词有些压抑,它触动了江凌的灵感,很快由江凌作词,刘雪庵作曲,完成了《流亡三部曲》的第二部《流亡曲》和第三部《复仇曲》(又名《上前线》)。《流亡三部曲》成为抗战时期万众传唱、脍炙人口的一组爱国歌曲,为全国民众走向抗日战场发挥了难以衡量的推动作用。
  刘耀东的二儿子叫刘景云,出生于1924年3月。由于兄长刘松云早早离开济南去外地读书并参加革命,他不得不承担起家庭日常生活琐事。但他不忘学习,刻苦努力,被齐鲁大学等三所大学同时录取,为方便照顾家庭,他进入齐鲁大学化学系,以优异成绩于1947年毕业。
  1948年济南解放,济南回到人民手中,刘景云主动投入到济南建设中,他在自己从事的造纸业工作中,应用自己的所学专长,对传统的造纸技术不断改造创新,硕果累累。1978年,山东省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刘景云以为电报和计算两项技术而荣获金奖。
  1979年任山东省造纸工业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的刘景云,追踪世界上最先进的造纸技术资料,将它们翻译过来,于是《山东造纸》杂志诞生了。随着杂志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久《山东造纸》改名为《中华纸业》,这份杂志成立40多年来,成为中国造纸行业专业性最高的学术期刊。
  “刘家大院”虽已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消失,但其中隐藏的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是这座城市的历史片段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