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渠的坚守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09日
  文/张策秀
  张策秀,1995年山东工业大学毕业,2016年开始文学创作。有小说和散文刊于《山东文学》《山东青年》《脊梁》《亮报》。
  我是在去年一个暮春的傍晚,经不住偶然透过公路边层叠树叶的空隙,第一眼看见马山渠的牵挂,走近马山渠的。彼时,太阳正如泰戈尔笔下的守财奴,收拾了最后一袋金子,躲在马山渠渠尾的山包下,露出灿烂的笑脸。
  马山渠是连接马山两个小山包之间的水渠。两个山包,一个东北方向是渠首,山势较缓;一个西南方向是渠尾,山势较陡。马山渠并没有直线连接两个山包,而是顺着山坡的走势建成了一个反写的L型。马山渠属于石拱桥桥身,桥身上面架设水平渡槽。渡槽全长310米,共有21孔。一孔30米的主跨,把当时文登市区通向南海诸镇的主干道环抱身下;20孔14米的副跨,越过两个山包间所有的沟壑与主跨跃然凌空托起一条空中水渠。马山渠整渠全部用青石砌成。站在渠下,清楚可见一块块长短、大小几近相同的青石,经过岁月的打磨,浑透着铮铮的力量,或立或卧,泾渭分明的排列在一起,共同架构起矫健的渠身。在渠尾与山体连接的部分,周围满是夹杂着去岁枯掉的和春风刚刚吹生的野草,脚踩上去,枯掉叶茎的折断会发出“嘎巴、嘎巴”的脆响,仿佛宣誓又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我便是在这里登上马山渠渠尾的。
  马山渠的渠尾,直插进一大纵柞木条中,与泥土融为一体,没有明显的分界点。只能判断出一面是青石渡槽,一面是依稀可辨开挖山体而成的沟渠,蜿蜒向南。马山渠的渡槽,底宽九十厘米,高七十厘米,外部是青石,里面由水泥抹成平面。渡槽槽体两边各宽四十厘米。槽体的宽度正好适合人在上面行走,以便渡槽发生淤堵的时候能及时清理。渡槽里久无人迹。随风而入的泥土这里聚集一堆,那里聚集一堆,决不出人意料地生出一丛丛野草。只是野草是去年的,早已干瘪枯萎在一起。刚刚过去的一场春雨,滋润了干枯的野草丛中一粒粒顽强的野草种子,仔细找寻能发现在每一簇干枯的野草丛中都有几星嫩绿的芽体,奋然向上伸展着自己的身姿。大自然的魔法刀功把槽身的水泥亮面剔透干净,只留下沧桑之至的粗砂表皮。
  我慢步在马山渠渡槽中,目之所及,手触摸的尽是青石和水泥,然我的心却在震颤!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房?夕阳下,我在渡槽里探身远望L型渠身的另一端,一块块青石映衬着落日的余晖,犹如一幅幅人物肖像特写。此刻,每一块青石都幻化成一位刚毅果敢的汉子。他们或沉思、或凝望、或平静如水、或慷慨激昂。不远处的马山渠渠首山包,被一片翠绿包裹着。我循着渠首的位置,一直走下去。突然间,我发现一座翠绿的山,一架青色的渠身,在夕阳的映照下,一个无比和谐的的境界呼之欲出。渠因山而建,山为渠担当了坚固的基础;渠向着渠下嫩绿的麦苗憨厚地笑着,嫩绿的麦苗向着头顶的渠使劲地伸展着千万只小手。我忘记了是我在渠中,还是渠拥抱了我。
  当我走到东北方向渠首的时候,太阳完全落山了。回望身后的马山渠如一个小巨人,面北而立。两臂齐肩平抬,右臂肘屈成90度向前,左臂向左平伸。自它建成,马山水厂的水便顺着巨人的血管,穿过巨人的胸膛,跨过两个山包间的沟壑,流向干涸的土地,流向农人的心田。上个世纪的一九八零年,它便站在这里,三十多年直站成一座令人萧然起敬的雕塑!
  对比中国上下五千年,横亘东西南北浩渺宏大的水利建筑史,马山渠微末一样,廖无记载。据马山村老者回忆,马山渠是上个世纪一九七八年的五月份开始建造,短短310米渠长,动用人工近千人,耗时两年。在没有现代化施工机械的马山渠施工现场,汇聚了整个文登的能工巧匠。一块青石想契合到桥身中,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手工打磨。手工打磨的工具只限于锤头和铁钎。“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一天,也许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一块青石在石匠的手中逐步变得棱角分明,进而才能融入渠身。正因为此才有了现在渠身的块块青石仍然亲密相拥,让人不觉联想到一位古稀老人整齐洁白的牙齿。至于当时人们对建造这样一条渠的热情和期待,完全可以用“战山河”三个字展开想象。老者最后告诉我,建造马山渠,马山村牺牲过一位村民,是在连续的劳作中,营养没有跟上,从高高的脚手架上摔落下来,磕碰到青石上。村中一位远在海外的华侨得知修建引水渠的消息后,捐款一万元,支持家乡水利建设,造福人民。马山渠建成后,只使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即一九八三年全国开始实行联产到户,农民单干,马山渠便停止了使用,直至今天。在马山渠建成使用的两年多时间里,充分发挥了其水利枢纽的作用。通过马山渠下游众多的小水利设施,巧妙地运用了水的虹吸原理,使米山水库的水得以滋润文登以南万亩良田。
  但从废弃的马山渠那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昨日生活的镜像。正如看过威海刘公岛上的炮台,内心便直达风云漫天的甲午海战,爱国将士沧海折戟;摸过澳门大三巴牌坊浑厚的立柱,耳边便响起七子之歌,方知MACAU不是我真姓……走过马山渠短短310米的渡槽,我感受到了当年中国最普通劳动者流下的汗水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就是马山渠存在的现实意义!它沉默在一方小山之间,从没有喧嚣,用可以穿透时光的力量,越过沟壑与深渊,抵达我们层层栅栏与藩篱的内心。与之相对,轻身走过,你能听到渠身上的每一块青石都在诉说着过往;每一条水泥填补的缝隙,都留下一段至真至诚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