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高考交卷大智专家解密2020年高考真题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13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尹明亮   
  作为首届新高考,2020年高考呈现很多新变化。近期,不少2021年考生家长咨询2020年高考的命题思想以及2021年新高考的备考策略,一起来看大智学科研究院专家带来专业解读。
  一、总体评价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命题彰显时代精神,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课程标准,依托高考评价体系,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命题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试题中,更加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强化了关键能力考查及素养培养,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作用及育人功能。
  二、典题分析
  1.立足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强化价值引领
  2020全国新高考Ⅰ卷写作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考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考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作文材料内容分别立足国家角度、社会群体角度、社会平凡个人角度的三个维度在引导考生思考“疫情的意义”以及“隔离”的积极意义,它让我们的心更近了,联系更密切了。所以,考生对于“疫情中的距离和联系”的思考,要挖掘其正面价值,体现积极的价值观。
  2.以文化人,素养导向,全面彰显文化自信
  语文作为包罗万象的学科,以古今优秀作品为载体,涵盖面极其广泛,蕴藏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因素。在高考语文中,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重点,全面彰显文化自信,不仅是语文科目的应有之义,更是优势所在、职责所系。
  古代诗歌鉴赏杜甫《赠别郑链赴襄阳》、名句默写《论语·先进》、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四首实词均是精选名家佳作,名句主要以情境式默写为主,文言文选择明史传记……此类命题均是立足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再如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选自于坚的散文《建水记》,文本信息大多以中和的笔调抒情感,带领考生领略市井生活中的诗意。以上文本材料旨在陶冶考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审美品格,完美契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
  3.守正创新,科学考查,突出语文关键能力
  语文命题坚持高考内容改革的正确方向,充分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所以命题呈总体稳定特点。试题设计中尤为突出语文的关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如第20题要求学生分析不同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从语言环境、语体风格、逻辑重心等方面进行思考,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正误好坏的判断能力。
  三、高考备考策略
  1.课标为根,任务为线,知悉精准的备考方向
  (1)立足课程标准,依托高考评价体系,探寻命题思想,剖析命题立意。
  (2)以任务群为线索,打破文本界限,明晰学习内容及目标,精准备考。
  2.素养导向,培养能力,明晰精当的复习策略
  (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聚焦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核心素养,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立足阅读与表达专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关键能力。
  3.关注热点,强化应用,掌握精巧的答题方法
  (1)站在命题人角度剖析命题特点,领会命题精神;关注时事热点,强化应用表达。
  (2)站在阅卷人角度明晰标准,总结规范,科学合理规划答题时间,培养良好习惯。
守正·行稳致远 创新·担责有为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稳中求进铸魂育人 能力考查革故鼎新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评析 
  一、总体评价
  2020年高考数学新高考全国卷揭晓神秘面纱。今年高考数学试题继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
  试题重视数学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科学防疫的成果,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试卷分析
  2020年山东实行综合改革后的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新高考卷在题型和试卷结构上也进行了调整。引入了多选题和结构不良试题等新题型。多选题的引入,为数学基础和能力在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提供发挥空间,更好地体现区分选拔功能;结构不良试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对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它的引入既能增强试题条件的开放性,又能引导考生更加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及策略选择。
  1.把握时代精神,落实根本任务
  2020年高考数学科注重发挥学科特色,结合时代精神与需求,将今年关乎全人类健康的“战疫”科学地融入试题中。试题用数学模型揭示病毒传播规律,体现科学防控。如考题中的第5题,以中考生选择体育项目为背景,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导向。第6题,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阶段累计感染病例数的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考查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突出数学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从时代需求入手也鼓励有志青年通过学习成为科技医疗人才,更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彰显数学文化,注重数学应用
  试题中也以中国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日晷为背景,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数学文化素养,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文明成就,让考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培养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
  3.突出关键能力,科学考查素养
  今年数学科高考突出理性思维,将数学关键能力与“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学科素养统一在理性思维的主线上,在数学应用、数学探究等方面突出体现了理性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考题第12题以信息论中的重要概念信息熵为背景,结合中学所学的数学知识,编制了信息熵数学性质的四个命题,考查考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对新问题的理解探究能力。
  4.回归数学本质,考查探究能力
  高考在数学科考查上也注重数学本质的回归,让考生深刻领悟数学问题的渊源。同时在回归数学本质中又有发散创新,更考查考生探究能力。
  三、高考备考策略
  1.扎实的学科基础
  万变不离其宗,再变化多端的命题情境,也离不开数学基础知识。考生要夯实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2.优秀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考生要坚持课前预习,课后温习。做好错题记录,并及时复盘巩固。同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分析问题,综合题目条件,掌握解题套路,能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3.灵活的数学思维
  新高考对数学思维的考查比较灵活,考生要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注重一题多解,多解优解,灵活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问题的解决路径,培养数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4.丰富的解题经验
  解题经验,并非题海战术。在保证一定的做题量的前提下,要善于总结归纳,总结解题规律,积累数学二级结论,提高解题速度。
  对于高三考生关注的新高考命题与备考策略问题,大智将在全省举办“2020年高考解密及2021年新高考命题趋势解读”公益讲座,家长学生正在抢报中,本报特别预留50个VIP席位,家长可以拨打热线为孩子预约:0531-81765466
知识为基 能力为重 素养导向 价值引领 ——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评析
  扫一扫,查看更多科目解读
  一、总体评价
  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英语试题依据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对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全面考查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兼具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进一步凸显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定位。
  1.试卷依据适应性测试试题结构命制,强调关键能力的考查。新高考英语试卷相关部分的题量和分值出现“两增一减”的变化。具体为:(1)阅读部分每小题分值由2分增至2.5分,满分由40分增至50分。(2)写作部分满分由35分增至40分。(3)完形填空题量由20个减至15个,每小题分值由1.5分减至1分,满分由30分减至15分。变化后的试卷结构更加强调对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两项关键能力的考查。
  2.书面表达题型一删一增,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新高考全国I卷英语书面表达部分取消了短文改错题,保留了常规书面表达题,增加了读后续写题。书面表达题的分值由25分减至15分,读后续写题满分25分。
  二、典题分析
  1.体现立德树人时代特征,突显“五育并举”。
  书面表达第一节为常规写作题,内容“假如你是李华,你校上周日举办了一场五公里环城赛跑,现在请你写一篇报道:要求:  1.介绍参赛人员;2.竞赛路线是从学校门口到南山脚下;3.赛后反响。设置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通过五公里的环城赛跑,倡导增强体质,提升身体健康,在考查英语语言综合运用的同时,体现了关注体育锻炼、倡导健康意识的理念,体现“五育并举”的体育教育。
  2.突显知识、能力考查,强化素养、价值引领。
  书面表达第二节为读后续写题,给考生提供一篇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该材料内容和所给段落开头语续写两段内容,长度为150词左右。读后续写考查读写综合能力,包括: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上下文逻辑关系,合理发挥想象力创造新内容,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准确、连贯的表达等,重点考查考生的学习和思辨能力,既落实了基础性和综合性,更突出了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三、2021年高考备考策略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全面落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吃透《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精髓才能科学备考、有效备考。
  2.树立语言观点,高度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复习备考中,不仅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平时可进行长篇的阅读,并对英语美文进行诵读,落实《课程标准》对“看”的要求,全面贯彻“用语言学习语言(use the language to learn the language)”的理念。
  阅读方面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要注意限时训练,在备考中,要注意完形填空训练必须与阅读相结合,培养语感,体会语义,体会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强化对阅读材料中推理判断题的训练。
  3.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首先,语言知识方面,考生要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词汇量为3200左右。
  其次,英语写作的要求可能和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写作要依据试题中提示要求,要体现出所学过的语法句式,注意语言得体以及适当增加细节。
  第三,读后续写、概要写作、图表类写作等形式都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形式,应把训练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