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娃考什么大学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15日
  □丹萍
  好久不见的老朋友相见,一般都会问:“你家娃几年级了?”我说“高三”。除了“你要多陪陪他”之类的劝导,还会勾起一波回忆杀,比如“时间过得好快啊,上次见他的时候还抱着奶瓶呢”。然后自然是问:“要考大学了吧,想考哪里呢?”
  好长一段时间,对类似的问题,我都很困扰,说考哪里好呢?娃也不是学霸,考哪里我都没把握啊。别人家的娃可能是指哪儿打哪儿,我们家的只能是打哪儿指哪儿,考上什么算什么。
  想着还是低调点儿好,我就说家旁边的学校就挺好,周末还可以回家吃饭。朋友说,不行啊,男孩子应该离家远一点。
  我一咬牙说一所国外名校,朋友也说,不行啊,这个学校中国人多,对语言能力锻炼不够,到时候都是中国孩子在一起打游戏。
  我和另一个高三娃的妈妈说起这件事。她挺硬气的,说别人问这事,她一般都会回答北大、清华。反正想考的是这些学校,是不是考得上,到时候再说,也没有人盯着你追踪结果。上次见娃的时候还是15年前抱着奶瓶,再过15年娃都大学毕业了,朋友该问孙子读哪个小学了吧?
  有个朋友知道我的孩子要考大学,问我孩子喜欢什么专业。孩子喜欢的专业恰好是他熟悉的,他很开心,推荐了几所大学,据说是那个专业比较厉害的。我说这几个学校的排名都不行啊。他说,中国妈妈疯了,考大学看排名。应该看学校的专业方向是不是更适合孩子才对啊。他说,这个疯狂的程度堪比找男朋友看身高,身高有什么用啊?
  中午和娃在外面吃饭,他忽然问我:“妈妈你最希望我考哪个学校?”我说我希望他考排名靠前的学校,他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你马上就18岁了,以后就不管你了。你考排名多少的大学,是妈妈的最后一个考试。如果排名靠前,我就比较有面子啊。”他说:“你就为了面子,太不靠谱了吧?”
  我放下菜单,很严肃地对他说:“不靠谱有什么奇怪的?母爱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算我这么优秀的妈妈的爱也不例外。所以你知道一切都该靠自己了吧?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期望里,很有可能就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了。这个别人的期望,当然也包括妈妈的期望。”他吓坏了,拿起菜单开始点菜,估计再也不敢说随便了。
  我大学读的是中文系。我回想起自己为什么读中文,和我初中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又特别喜欢我有关系。她喜欢我有三个原因,一是她太好看了,我特别迷恋她。人的情感都是交互的。二是我长得好看。三是我写作文总是获奖。总是获奖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初中生写作文的题材总是很有限,无非就是某一道题目不会写,天已经黑了,老师还在认真教我。下雨了,爸爸自己淋湿了,却把雨衣放在教室门口。我动不动就写好朋友得了癌症、父亲失业、老师要调动工作去遥远的南方,或者明明生活在城市,却幻想自己的童年都是在麦田里奔跑。这些文章很容易获奖。一来二去,大家都觉得我一定要读中文系,然后我就读了。而且,直到现在我也一直在做大家觉得我应该做的事情。这几乎已经成为习惯了。
  好多人说,很羡慕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问题是,我没什么自己想做的事情啊。你觉得我做点什么事情合适呢?我总是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