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合作”助力

莒县库山乡聚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17日

  通讯员 刘平成 王龙蛟   

  “昨天技术员佩富来查看咱合作社第一炉烟叶烘烤情况,高兴地帮咱算了一笔账,说今年咱村合作社种植的700亩黄烟长势喜人,现在起别出现风雹等特殊意外灾害的话,烟叶总产预计达到15万公斤,总产值将达到400万元,社员们听到这个权威发布,人人心里都乐开了花呢。”
  7月15日上午8:00,莒县库山乡双泉村省派任职村党支部书记刘国敏,刚踏进村党支部办公室,双泉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金军就风风火火的推门进来,向刘书记汇报了这条振奋人心的喜讯。
  库山乡位于莒北偏远山丘区,现有43个自然村。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等等多种原因,有部分村乱且穷,其中,就包括双泉村在内,有25个自然村被列为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
  前些年,双泉村班子软弱,集体经济空白,债务缠身。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尤其是2018年初,省人大派驻任职党支部书记刘国敏同志到村后,高举党建引领的旗帜,坚持强班子带队伍,任命一名专职支部副书记,持续搭建党建工作的“四梁八柱”,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理清思路,结合村庄特点,制定脱贫攻坚“三年发展规划”。该村加强学习引导,转变干部群众思想、党群合力,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基础设施完善等工作,昔日闻名的“丑小鸭”浴火重生,出脱成全乡最美的“小天鹅”。
  乱是枝子穷是根。刘国敏带领党支部“一班人”深入调研考察,学习先进单位经验做法,积极强化村集体“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2020年初,双泉村发挥党支部“定盘星”作用,借力土地资源优势,引导村民实行土地流转,由党支部领办并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路子,合作社共入股土地近1500亩,村民占股68%,村集体占股32%。流转出的土地被划分为四大片区,即中药材、黄烟、桑蚕、杂粮四大块,并根据片区产业特点,成立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通过扶贫资金、固定资产、劳务派出等方式折款入股合作社,实现了合作社社员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
  点上做文章,面上求突破。库山乡以做活土地文章为抓手,以全面建好村级合作社为引擎,注重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探索土地与产业的有效结合形式,助力全乡脱贫攻和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拓宽思路,必须虚功实做。乡党委调研发现,全乡落后村主要问题是班子软弱涣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脆弱。抓好党建工作,虚功实做,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体现。以双泉为例,过去该村村级集体经济不仅薄弱,而且有近30万元的负债。2015年,双泉党支部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到兰陵、寿光和县内兄弟乡镇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外地发展经验和自身实际,村党支部结合学习的外地成功经验和自身实际,建章立制,强班子,找路子,带领大家共同梳理制约村子发展的问题症结,探讨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村庄发展方向,制定了《双泉村三年发展规划》,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空前提高,使全村上下凝成“一股绳”。
  实处入手,高点起步,自力更生破难题,美丽乡村展新颜。双泉村面对村集体“负债累累、无钱办事、无人成事”的情况,党支部一班人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于2017年成功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增土地30余亩,村集体增收近40万元,还清了多年的村级债务,一举甩掉了“历史包袱”。近年来,该村在民生事业上先后投资达200万元,先后改扩建了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新修硬化路2000米,安装路灯53盏,新建了村卫生室、幸福院和村文体广场2000平方米,购置全套文体器材,村庄面貌大为改观、村民幸福感极大提高。2018年投资6万元新建街头公园;2019年完成全村“户户通”,重新修建排水渠、绿化苗木、美化墙体;配套党员活动室、更新宣传栏、修建村头公园,对村内所有违章建筑进行清理;发动党员干部定期义务劳动、清扫街道。同时按照先急后缓、由近至远的原则,用省派支部书记专项修路资金70万元为启动资金,修建了3.5米宽、6公里长的4条农耕路,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借力发力,“合作”助力,力促集体经济大发展。结合村庄特点,双泉村党支部成员带头发起成立了桑蚕、黄烟、中药材等3个农民专业专业合作社,利用第一书记扶贫资金和专项资金,新建4个蚕蔬两用大棚。2018年省派任职支部书记刘国敏同志多方争引上级项目资金200余万元,新建蚕蔬两用大棚12座,流转土地400亩用于桑蚕种植,村集体经济增收达20余万元。规划建设桑蚕产业园,集植桑、养蚕、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成型成片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用活土地资源,2019年该村整村流转土地约1500亩,每亩地保底收益平均300元,用于产业规模化种植生产。该村“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路子,为全乡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提供了样本和范例。
  乡村振兴路径千万条,党建引领是第一条,双泉村的实践同时证明了这一条。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级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双泉村的实践,党支部威信空前提高,村干部说话村民信服。在此基础上,村里趁热打铁,进一步抓学习强意识。结合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等时机,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引导党员把党章学习起来、党徽戴起来、作用强起来,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和表率意识。
  进一步明制度讲规范。村党支部明确党员议事规则要求,保证村内重大事项公开透明。在热点敏感问题处理上,坚持以公开求公正,上下满意、村民信服;在扶贫资金使用上,坚持严格按程序办,所有项目资金都委托县乡业务部门招投标、并全程监督,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到正当处;在日常开支上,坚持精打细算、过好紧日子,为减少不必要开支、防止负债累加,秉承花小钱办大事、无钱也能办成事的理念,开源节流勤俭节约,过去没有钱愁不能办事,现在集体有了钱,党支部一班人和合作社从严控制一切开支,自觉做好村民们放心的“红管家”。
  “解剖”一个村,解决一串事,受益整个乡。双泉村的探索实践,为解决全乡软弱涣散落后村的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
  党支部搭舞台,合作社唱大戏,村集体有收入,社员们真受益。通过成立合作社,整合技术、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群众和集体收入,实现发展现代农业有了切实可行的新路径,党支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威如日俱增,党的领导在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体系中找回了权威与公信。目前,全乡43个自然村已全部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了贫困村建立合作社全覆盖。其中,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已达12家,另有9家正在注册中。全乡还累计投资2571.1万元,建设了35个产业扶贫项目,累计为贫困户和村集体增收505.9万元,带动600余人就业,分红收益使3337名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630元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