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助力农民增收

五莲县于里镇推进“林果+药材+蔬菜”产业振兴探索实践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17日
  本报7月16日讯(记者 隋忠伟 通讯员 许亚赛) 满树桃子压弯了枝头,村民们在地里忙着采摘,清新的空气中洋溢着桃子的芳香……近日,记者来到五莲县于里镇将军岭风情桃花园,桃树接连成片,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将军岭流域位于于里镇驻地北部,面积近万亩,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产业基础薄弱,人们曾经用“种粮不产粮,种树不长树”来形容这里。于里镇政府通过多次论证,决定采取“政府引导、大户承包,集中开发改造”模式,在荒山上栽植黄桃做文章,先后发展黄桃等林果约8000余亩。同时,为了进一步做好产业链延伸文章,解决黄桃销路的问题,2020年于里镇还整合扶贫资金850万元,新建黄桃冷库,以每年59万元的价格出租给日照胜源果业有限公司,解决一万吨黄桃库存。
  “过去没人愿意承包,农户个人流转土地每亩顶多80元,现在经过开发改造,大户承包每亩能到400元,不但土地流转费提高了,还能雇佣一部分人在桃园打工,一举两得。”将军岭黄桃产业片区承包大户李花珍说。
  依山兴业,于里镇黄桃再度丰收,为周边10个村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直接土地“租金”和入园打工收入,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
  在脱贫攻坚战中,特色产业扶贫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何向土地谋求最大效益,助推精准扶贫,于里镇做了很多调整和探索。
  眼下,于里镇产业扶贫冬暖式大棚也迎来了各种蔬果的丰收季。一走进韩德昌的生态农业循环项目大棚,就会被这里的“立体化”农业种植给吸引住,各种蔬菜不再像以前那样平铺种植,而是全都“立体”了起来,传统农业在这里正悄然变身。这种大棚借鉴了寿光的种植模式,采用管道水培、墙体无土立体栽培和鱼菜共生等高端种植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