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推行“扶贫+养老+助残”模式

数千名困难群众享起居照料服务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17日
  本报7月16日讯(记者 马玉姝 通讯员 韩小丽) “老爷子,政府给您修的这房子敞亮,这院子利索,您老保重身体,享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盛夏傍晚,临淄区敬仲镇陈家村,89岁高龄的贫困老人许春年家,邻居们凑到这个刚翻修一新的农家院内拉呱唠嗑。许春年老人是淄博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特殊困难群体幸福指数提升”重大课题的受益者之一。在他的晚年迎来人生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住进了砖瓦房,第一次坐上了沙发,第一次用上了水冲厕所……
  同样在刘家终村,两年前,贫困户顾会香的日子里并没有太多“阳光”:丧子之痛久久难以挥去,丈夫又患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贫穷、无望,让她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整日寡言少语,唉声叹气。但这种情况在2016年出现了转机。那年元旦刚过,临淄众爱长者养护中心负责人王桂英敲开了顾会香的家门,来给顾会香介绍工作。
  近年来,临淄区探索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指数的路径,创新性地推行互助式“扶贫+养老+助残”模式,即护工岗位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就近照顾其他失能、半失能贫困群众,实现了“扶贫、养老不离家,服务、岗位送上门”。政府一份钱花出了两份效果,实现了扶贫与服贫双赢。
  该模式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优先给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给同村或者邻村的独居老人、残疾人提供护理服务。“每月500元,虽然不多,但吃穿基本够用了”“工作不累,就在这家门口”“我们免费培训”……王桂英的一席话渐渐打动了顾会香。
  2016年2月,经过系统技能培训后,顾会香正式上岗成了一名养老助残护理员。她与村里另一贫困户一起,承担起同村及邻村共12户独居老人、残疾人的护理工作,为他们提供清理卫生、拆洗被褥、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
  现如今,每当顾会香敲开服务对象的门,往往伴随着亲人回家般的欢声笑语。对顾会香来说,这份工作带来的不仅是收入,还有生活的充实和自信。如今,除了照顾贫困老人,62岁的顾会香还经常到村里文化广场上跳广场舞,也愿意照镜子了,“日子好了,人也精神了”。
  “对政府、企业、贫困户来说,这种模式实现了一举多赢,可以说是一个人上岗,多个家庭受益。”临淄区扶贫班主任王安东说。截至目前,临淄区现已开发就业扶贫岗位500多个,包括老年、残疾贫困人口在内的3000多名困难群众享受到起居照料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