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的经典阅读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18日
  《座无虚席》 韩浩月 著 现代出版社
  □张钊

  韩浩月是著名的作家、文化评论家。他崛起于博客时代,在博客一文风行的时候,我常常会读到他对重要文化事件评论的博文,而这篇博文又会同时刊登于传统的报纸特别是都市报的文化版、影视版、副刊,出现在门户网站的相应板块上。
  按照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文化一日长于百年的发展、变异速度,这些似乎都应该属于前浪的范畴了,但韩浩月并没有死在沙滩上。他笔力雄健,新作不断,不但评论文化、评论影视、评论文学作品,而且跨入大文化、泛文化的疆域,试图把握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与心灵图景,并使之与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相互辉映、相互印证。
  如此回顾韩浩月的创作历程,会陡然生出波澜壮阔的豪情,与此相伴的是时代的吊诡与变迁,以及一个个经典化的瞬间。过去,大学的新闻学院经常向学生灌输新闻是易朽品的观念,一夜醒来,过期作废。实际上,网文更加如此。在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冲刷和稀释下,几乎没有网络文章能够不朽。再精彩激烈的网络大剧,都离不开七天定律的命运,即七天之内必定会有两件其他的大事次第崛起,把前一件事情冲刷得无影无踪。
  那么,出现在韩浩月的新书《座无虚席》里的那些文化事件,那些文化老人,那些文学作品,那些影视作品,为什么会给人一种经典化的印象呢?连世界本身都无法经典化了,何况附着其上的评论文字呢?
  翻开《座无虚席》,里面涉及的人物去世新闻包括饶宗颐、贝聿铭、金庸、柏杨、梅葆玖、迈克尔·杰克逊、斯坦·李等,涉及的文学作品包括《霍乱时期的爱情》《局外人》《红与黑》《月亮和六便士》《荒原狼》等,涉及的电影包括《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了不起的盖茨比》《绿皮书》《云图》《地心引力》《让子弹飞》等,涉及的文化人物包括村上春树、莫迪亚诺、马丁·斯科塞斯、黄永玉、莫言、冯小刚等,里面既有不折不扣的经典,也有一时之间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互联网的无边海洋中,他们也许只是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岛屿,但在互联网的版图上,他们都有各自的坐标。而在坐标旁边,也许就是韩浩月的文字。
  哲学家陈嘉映认为,与信息爆炸、读图时代、社交网络相伴随的,是人类两千年文字时代的终结,“文字时代正在落幕”。虽然如此,经典仍然有人在读,因为经典是人类的元叙事,互联网的花样再多,仍然只是元叙事上开出的新花。
  韩浩月对经典的解读具有高度的互联网特征,知识渊博,融会贯通,直指人心,富于诗意,体现出技术与传媒组合的特点。读他的文章,能够感受到传统媒体向互联网媒体的过度,也能感受到传统媒体蔚然深秀的尊严。
  如果说,在互联网的无边海洋中,经典已经成为一座座孤岛,那么,《座无虚席》恰似一幅孤岛导航图。在这幅图上,一座座孤岛,座无虚席,一个都不少,令人望之俨然,却即之也温,熨帖地印证着我们温暖的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