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爱的芳草地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19日
  □张泠
  前段时间,网剧《隐秘的角落》持续引发社会热议,该剧是一部家庭悬疑剧,也是一部社会问题剧。剧中人物关系都很密切,包括夫妻、亲子、兄妹、朋友之间的关系。主要角色是成年人张东升和未成年人朱朝阳。在阳光下,二人一个是外表温文尔雅的教师,一个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在隐秘的角落,他们一个是连环杀人案的罪犯,一个正在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两朵恶之花,是怎样被培植、生长并怒放的?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与物质需求相比,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精神需求更重要,这种精神需求就是爱。爱有大小、强弱、正误之分,不同的爱会在孩子身上烙下不同的印记,这一印记会刻在他的性格里,会暴露在他为人处世的三观中。
    原生家庭要播好“爱”的种子
  文学创作源于社会现实。《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和朱朝阳是两个极度需要关爱和安全感的人。由于原生家庭的破裂,渴望正常父爱却又得不到的朱朝阳,心理逐渐趋向阴暗。张东升的原生家庭剧中没有提及,但从他扭曲的心理推断,缺失爱应该是原生家庭留给他的精神遗产。原生家庭播下的不良种子,最终结出了恶之果。
  走出剧本,在现实社会中,因原生家庭缺失爱而导致子女爱的能力不健全,以至于影响新建家庭和睦的现象也不鲜见。
  蓉蓉的父亲是国家干部。女大当嫁的年龄,蓉蓉认识了父母皆是大学教授的鹏,双方家庭都认为彼此算得上门当户对。恋爱一年后,蓉蓉和鹏步入婚姻殿堂。在众人眼里,小两口颜值匹配,家庭环境优渥,日子过得应该很幸福。然而,多年后,上初中的女儿早恋,郁闷的蓉蓉找好友倾诉,在谈到老公对她们母女的感情时,她长叹一声说道:“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可能不会嫁给鹏。”
  在蓉蓉看来,鹏是一个缺少爱的能力的人。爱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原生家庭慢慢培养。鹏的父母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很优秀,鹏也很优秀,博士毕业后在一所985高校任教。但他们家人之间的感情却很淡漠,看上去相敬如宾,彼此却很少交流,极少一起说笑,家中的常态是一人一个屋各忙各的。而在蓉蓉的原生家庭,亲人间习惯性地相互关照、嘘寒问暖。工作之余,父母经常陪他们兄妹俩散步、逛街。回到家的父亲,没有一点架子,说话幽默风趣,一家人有时会没大没小地嬉笑说闹。
  刚结婚时,蓉蓉很不适应婆婆家的气氛,但日子过长了,不适应也要学着适应,娘家妈告诉她,来自不同家庭的夫妻二人需要磨合,蓉蓉认为妈妈说得有道理,所以,她有意识地淡化自己的一些“感觉”,不去苛求鹏的感情表达。然而,她毕竟是女人,需要关心,需要温暖,需要被呵护。再说磨合是双方的,需要互相让步和彼此适应。怀孕期间,有一次蓉蓉终于忍不住朝着鹏发了飙。她历数鹏的各种不是,诸如什么家务也不做、从不关心她的冷暖、从不在意她的感受等等。但鹏却十分冷静地说:“我有比做家务更重要的事情。你是健康的成年人,干吗老是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在意?”“因为我们是夫妻,婚姻是需要爱的,关心和在意是爱的表达。”蓉蓉瞪着一双泪眼吼道。“你怎么知道我不爱?不爱能和你结婚吗?”鹏着急地分辩道。看着鹏红着脸很无辜的样子,蓉蓉突然意识到,也许不该责怪鹏,他似乎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有了女儿后,鹏自然也是高兴的,但他很少陪孩子。有时他在书房里忙工作,不懂事的女儿进去围着他转,他还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几次被训斥,女儿也不再去找他。
  心理学研究发现,养育女儿的家庭,如果父亲能从孩子幼年起多陪伴她、多对她表达父爱,就能大大降低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早恋的可能性。
  原生家庭培养爱的能力并不难,妻子端给疲惫丈夫的一杯热茶,丈夫对忙碌的妻子道一声“辛苦了”,人行道上丈夫让妻儿走在自己的右边,下班回家爸爸给孩子一个拥抱,一家人在一起玩个成语接龙,妈妈手把手教孩子包包饺子……长此以往,爱的小芽就会在家的苗圃里茁壮成长。
  蓉蓉说,被温暖的亲情滋养过的人,才懂什么是爱,才具备爱的能力,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
  单亲家庭,别让爱畸形
  没有孩子希望自己的父母离婚,哪怕父母已毫无感情可言。在孩子心里,父母都在,家就完整;否则,残缺的家就失去了安全感。然而,在追求个性解放的现代社会,有多少父母能够仅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幸福,维持无爱的婚姻和家庭的完整?
  在《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原本是一个活泼爱笑的男孩,因为父母的离异而变得敏感、内向、孤僻、自卑。他认为当初父母离婚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便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他希望这样能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能换来父母多给他一些爱,但他始终没有得到。母亲忙于工作,常年疏于陪伴;父亲则将绝大部分爱给予了再婚的家庭。可怜的少年,在残缺的家庭和畸形爱的环境里,又怎能培养出健康的心理?
  在朋友的心目中,小峰是个硬汉形象,但每逢谈及与前妻生的儿子,他都会黯然神伤,有时竟然还掩面而泣。当初离婚,小峰没能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前妻提出一次性付清孩子的抚养费,他也想办法照做了。可他没想到,自己该有的对孩子的探视权却被前妻无端剥夺。在法院的干预下,他虽然可以见儿子,但孩子的情绪非常抵触,甚至张口骂他是大坏蛋。如果没人教唆,3岁多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激烈的情绪反应?小峰心如刀绞,前妻到底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种下多少仇恨?心田里长着仇恨,能成长为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吗?小峰通过写信的方式,将自己的担忧告诉前妻,并希望她看在为孩子好的份上,不要再这样教育他。但前妻回复道:不用你瞎操心,我会好好爱孩子的,我就是要教他爱憎分明,不认你这个坏蛋爹!
  结果正如小峰所担心的。孩子上学后,他曾去找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说孩子很聪明,但脾气暴躁,戾气太重,对同学很不友好。小峰听后,怅然若失。
  与小峰的遭遇不同,玫玫和小林离婚时约法三章,其中一章就是她可以少要财产,但小林不能让孩子缺失父爱。2岁孩子的抚养权归玫玫,小林只要不出差,每周至少来看孩子两次;将来上幼儿园,还要帮着接送。小林答应了前妻的要求,因为他同样不希望孩子因为父母离异而产生自卑感、被抛弃感和不安全感。虽然与孩子母亲的婚姻不再,但他愿意付出父爱,愿意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感受到温暖和被呵护。
  单亲家庭又称缺损家庭,其结构的不完整可能给孩子的心理发育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有较高的心理失调现象。基于此,离异的父母更应该理智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平衡好对孩子付出的爱;否则,缺失爱和畸形爱,都将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学习好的孩子,你还好吗
  《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学习成绩优异,但却性格孤僻,不合群。当老师将这一情况告诉朝阳妈妈时,她很不以为意,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一直是第一名就足够了。也正是因为有这种认识,才会导致她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没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母爱和精神关照,最终造成朱朝阳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好孩子”的评价标准往往过于强调“学习好”。在家长心目中,孩子学习成绩好是足以让他们头颅高昂、腰板笔直的自豪之事;在老师心目中,学生学习成绩好是可以让他们再接再厉、甘于奉献的欣慰之事。很多家长也会羡慕地把学习好的孩子称作是“别人家的孩子”。可是,学习好的孩子,未必是让家长省心的好孩子。
  彤的侄子从小到大都是学霸级好学生,一家人为他付出了很多,当然,也收获了很多赞美和骄傲。可谁又能想到,这个“好孩子”婚姻却很不顺,已离婚两次。至于离婚的原因,第一任妻子说:“我是给他当老婆的,不是给他当老妈子的!”第二任妻子则不屑地甩下三个字——巨婴男。
  作为姑姑的彤很认可两位姑娘说的话。彤的嫂子对儿子的照顾无微不至,孩子也可以随便支使她,“给我倒杯水来”“鸡蛋皮怎么没剥”“鱼刺没挑干净啊”……从小到大,侄子类似的话,彤听了很多。她曾经劝过嫂子,但嫂子话里有话地怼她:“学习好的孩子就是招人疼,我愿意伺候他。”言外之意是说彤的孩子学习不好,不招人疼,没人愿意伺候他。彤不再多言,但她确信侄子会被嫂子培养成生活的低能儿。同时,她也相信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对的。彤一直看重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只是关注成绩的高低;很多事情她会陪着孩子一起做,而不是事事包办、处处代理;她特别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她希望儿子能成长为一名开朗、合群、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可一好不能代百好,不能因此而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健康教育和生活能力教育,因为这些因素关系到人生之船是否行稳致远。
  生命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水和光照。有好水的滋润,有暖阳的照耀,生命的芳草地才能开出善花,结出良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