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徐心坦

用温暖医术守护儿童生命安康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21日
健康
B04
新闻
找记者 上壹点
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编辑:孔茜 组版:李腾 校对:邓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孔茜
通讯员 张勇 程丹丹
  “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20余年的徐心坦,是济医附院儿四科主任,儿科副主任,山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消化专业委员,长期的儿科临床工作,使他全面系统掌握了儿科基础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主要从事新生儿及儿科重症监护工作,擅长新生儿及疑难、危重症的的诊治。他注重科研工作,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从医20余载,他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精神守护着孩子的健康。
  用最大的努力
解除患儿病痛

  儿科又被称为“哑科”,是所有科室中的一个特殊专业,因为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孩子生了病,不仅孩子不适,而且影响到每个家庭,特别是有了重病的孩子,作为父母更会牵肠挂肚,一些小患者不会说话,只有靠医生耐心细致的观察和临床经验。针对这种情况,徐心坦每天查房,不漏掉一个患者,他要求团队接诊患者后必须迅速识别患儿是否有潜在生命危险,并准确判断患儿病情发展方向,及时研究制定治疗方案。
  “孩子往往不懂得表达,或表达不清,家长有时也无法准确描述病情。”济医附院儿科副主任徐心坦说,小孩的病情变化比较快,所以都需要靠医生详细询问病史病情,自己去观察、归纳和判断,对医术、耐心和责任心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在紧急情况下诊断果断,用药及时都非常重要。
  今年3月的一天,一名家长带着一位发热3天,声音嘶哑2天,呼吸困难12个小时仅20个月大的男孩来院,徐心坦为孩子紧急办理了入院手续,此时孩子已经神志模糊,嗜睡不停,面色灰白,口唇发绀。入院后,患儿呼吸困难更为明显,随时有呼吸停止危险,徐心坦认真为孩子查体,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喉炎,喉梗阻Ⅲ~Ⅳ度,随即为孩子迅速制定急救措施,在他的带领下,经过科室医护人员3个小时的奋力抢救,患儿成功脱险,治疗8天后痊愈出院,1个月后随访,孩子精神正常,进食正常,没有并发症,恢复了健康。
  就这样,已在儿科临床工作了20多年的徐心坦,用耐心、细心、爱心及精湛的医术,让治疗的每一个孩子远离病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对医疗工作的坚守和执着,诠释了一名儿科医生的初心和使命。
用无限呵护
守护孩子生命安康

  在医院里,因为儿科问诊需要的时间长,所以在门诊坐诊的儿科医生基本上一天都在为患者服务,没有空闲时间休息。徐心坦也一样,在门诊坐诊外,他还要每天巡查病房,查看孩子们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等。除此之外,作为儿科副主任,他还负责整个儿科的科研、业务培训、新技术开展等工作。
  除了正常上班时间外,下班后的徐心坦也不闲着,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科室和患者家属的电话,及时处理一些紧急问题。特别是在春季流感时期,急诊的患者比较多。有时一上午要诊断40多个患儿,孩子哭闹不说,家长们也跟着着急,平日里,徐心坦除了给患儿诊断,还要安抚家长情绪,给家长们耐心解释患儿的病情,交代注意事项等。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之繁重,体力之劳累可想而知,但在徐心坦眼中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医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患儿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能痊愈出院,累点苦点,算不上什么。”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徐心坦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而在科室医生们的眼中,他更是尽职尽责的学习榜样,在他的感染下,科室形成了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想要患儿拥有一个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有一个好的医疗团队和好的医疗环境,为此,我一直在努力着。”徐心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业务精益求精,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他,亦十分重视传帮带,关心青年医生的进步和成长。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尽全力帮助解决,解除同事们的后顾之忧。
  积学储宝。近年来,徐心坦通过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积极研究探索,取得多项临床研究成果,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而他所在的儿四科更是拥有一支业务技术熟练、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队伍,医护人员在各种儿内科常见病及危重症、疑难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诊疗方面有一定特色,精准诊疗为患儿祛除病痛,守护儿童生命安康。
  徐心坦为患儿悉心诊疗。
2020年县域医疗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微山举行 创新赋能,让“慢”管理更科学
  本报济宁7月20日讯(记者 李锡巍 通讯员 田贺 常春) 为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医共体下的慢病管理新模式的开展,7月18日,县域医疗发展专题研讨项目(第三期)“慢”管理·新行动研讨会,在济宁市微山县成功举办。研讨会由微山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玉亭主持。
  “应发展创新性模式,普及疾病的管理,使健康中国模式落实到基层,以基层人民服务为宗旨,切实加强现代化基层医院慢病管理建设。”大会在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生来的致辞下正式拉开帷幕。会议通过“创新赋能,慢病管理一体化”与“标杆学习”两大模块予以开展。
  在“创新赋能,慢病管理一体化”模块中,国家医共体专家组专家林枫分享了《慢病先行:县域主要慢病管理标准与路径》阐述了为什么医共体是优质高效健康服务体系的最佳体系,慢病管理是医共体建设的最佳切入点的问题。浙江省玉环市卫健局党委委员董寅分享了《县域医共体视角下医防融合的创新实践》,指出健康共同体是医疗+预防+康复。
  而在《县域医共体及慢病管理实践》分享中,微山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玉亭指出应使用矛盾对立与统一的哲学观去看待问题。“乡镇卫生院缺乏技术和人员,县医院给予帮扶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诊疗方式。”李玉亭说,应联人才,联资源、联考核、联管理、联质量;以服务群众为基础,下沉资源带动乡镇,推动县镇乡医共体建设。对于慢病管理应实行预防为主,分级诊疗。充分利用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筛查,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县镇乡一体化就医格局,切实保障慢病管理体制及医养结合体制的建设。
  会后,与会人员就“新冠肺炎疫情后期,慢病管理新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先后参观了县医院导医分诊,MMC门诊,县域远程心电会诊中心及健康管理中心、慢病管理中心。而后各专家驱车赶赴微山岛,前往县域医联体成员单位张波卫生室对湖区家庭医生、医养结合等相关工作实际进行了调研。
  据了解,通过本次参访及区域讨论有效促进了县域间慢病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学习,对推进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区域慢病科学管理管控具有积极的意义。
家庭医生分村入户 让服务暖心、参与多元
  参访及区域讨论促进县域间慢病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学习。
  本报济宁7月20日讯(记者 李锡巍 通讯员 张格红) 连日来,汶上县杨店医院志愿者服务团队牢牢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通过服务暖心化、参与多元化的工作模式,以各社区卫生室为依托,依托家庭医生分村入户深入到王海、韦村、张楼社区组织开展大型义诊和健康扶贫宣教系列活动,将志愿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也将文明实践延伸到群众生活之中。
  义诊现场,医护人员免费为居民检测血压、血糖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分析病情、现场开具处方,并针对身体状况给予合理的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及用药等相关建议,帮助居民走出疾病防治误区,减轻就医负担。
  而随着家庭医生志愿者们深入贫困户家中,通过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其健康、生活、患病就医等情况,并结合“八个一”工程、“两免两减半”等便民惠民政策,对贫困户逐一进行细致宣传讲解。同时,为贫困人员慢性病和高危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心肺听诊、测量血压及用药指导服务。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过程中,医院将持续关注群众对健康卫生服务的需求,打造具有医院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汶上县杨店医院院长郑磊表示,医院将及时把关爱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新时代文明风尚在健康的滋养下,迸发出新的活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