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是咋养成的

对水质要求非常苛刻,稍有污染就会溶解养殖中不会违规用药,清池多用石灰和暴晒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22日
  7月20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即墨海参养殖场进行探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宋祖锋 摄
  日前,有媒体报道了即墨个别海参养殖户在清理养殖池时违规使用敌敌畏的问题,海参养殖业被推上风口浪尖。对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兵分三路,对海参养殖业进行了采访调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阿凤 宋祖锋
稿件统筹 张琪

养殖户
换水不及时海参都会死
违规用药无异于自取灭亡
  7月20日上午,在即墨田横镇丁字湾海域的大片海参养殖池,成片的池子遮上了黑色的防晒网,场面颇为壮观。“现在气温高了,海参也开始夏眠了。”当地海参养殖户孙先生介绍,进入7月后,海水温度升高,一般养殖户会在养殖池搭建遮阳网,防止因水温过高造成海参死亡。 
  孙先生说,当地海参养殖主要以大田养殖为主,养殖池靠近海边的滩涂区域,池水通过壕沟和大海相连,每个养殖池都有独立的闸门,为保证水质,每过七八天就要换一次水,排出养殖废水,换进新鲜海水,以此来保证池水中氧气和藻类等养分的含量。“如果换水不及时都有可能造成海参死亡。”孙先生说,海参生长对于水质要求较高,往养殖池中使用违规药物无异于以卵投石,自取灭亡。记者在海参养殖池旁边看到,池水透彻见底,还有许多小海螺吸附在岸边。
  孙先生说,当地大多数养殖户为了提高养殖水体单体收益,除了投放海参外,还有虾、螃蟹等多种海产品混养。“如果养殖过程中使用敌敌畏,那么虾蟹还能存活吗?”孙先生说。
官方
使用敌敌畏是个别现象
而且只用在清池过程中
  7月20日,即墨区副区长鞠朝友在做客《行风在线》时说,即墨区共有海参养殖企业516家,这两天进行了拉网式、全面的排查,经过初步排查,未检出相关违规使用投入品。据初步调查了解,使用敌敌畏的情况是个别现象,并且敌敌畏只是用在清池过程中,是个别养殖户在养海参之前为了消除海参敌害,使用一些敌敌畏。经初步了解,在海参养殖过程中,是不使用违规农药的。
  据即墨区田横海参协会会长陈成英介绍,目前即墨地区海参养殖面积有3万多亩,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有大田养殖、岩礁池养殖、底播养殖等几种方式。“大田参在养殖过程中和其他海产品混养,养殖户肯定不会使用禁用药品。”陈成英说,但是不排除个别养殖户在“清池”过程中违规使用禁用药品的可能。
  所谓“清池”,就是指大田养殖海参投放幼苗经过两三年成长收获后,将整个养殖池水排放干净,将水底淤泥暴露在太阳底下直晒两到三个月,彻底将淤泥中不利于海参生长的微生物杀死,当地俗称“晒池子”。“有时候我们晒池子也会用生石灰撒在淤泥上,这样杀菌更彻底,但是绝不会使用农药。”养殖户孙先生说,个别养殖户可能为了图一时便利违规使用一些敌敌畏“清池”,但是随着太阳暴晒,药效也会很快挥发,到重新投放参苗时,基本上就没有残留了。
  记者调查发现,在即墨当地海参养殖中,只有大田养殖场需要定时清池,岩礁池养殖基本不需要清池,而底播养殖直接将海参幼苗投放在近海开放海域生长,“清池”更无从谈起。
专家
池塘养殖在山东仅占三成
浅海养殖不存在“清池”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刺参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成林说,值得注意的是,央视3·15报道中聚焦的“池塘养殖”,并不是山东海参的主流养殖方式。“从学术上来讲,海参养殖主要包括浅海增殖养护(浅海养殖)和陆基增殖养护(陆基养殖)两大类。事实上,山东海参总产量的60%来自浅海增殖养护。”
  底播养殖、漫水池养殖等,均属于浅海养殖,浅海养殖依靠的是流动的海水,因此不存在“清池”问题。其中底播养殖最为环保,也最接近野生,养殖户承包一片海域,将海参苗投放在海底,生长4至5年,其间不喂食任何饵料。
  陆基养殖则包括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围堰养殖。“目前山东陆基养殖产量约占40%,其中池塘养殖在30%左右,工厂化养殖在10%左右。围堰养殖这两年越来越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企业
稍有污染海参就会化掉
养殖中没听说有用敌敌畏的
  山东金鲁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宝叶告诉记者,海参对水质的要求最为苛刻,稍微污染就可能化掉,更不可能存在“敌敌畏能药死鱼虾却药不死海参”的情况。“做海参几十年了,还没听说海参养殖中会用敌敌畏的。我们以前做检测,主要检测的是兽药药物残留,这次我们把所有品种全部送检,检测结果全部向消费者公示,让他们更放心。”
  李宝叶介绍,金鲁源海参就是来自底播养殖。“不需要任何围栏和网箱等,直接将苗种播在海洋底部,海参的触角扒石能力特别强,一年走动也不会超过3米,不放任何饵料、饲料,就靠吃大海里的微生物生长。相对于圈养两三年的生长期,底播养殖需要4到5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