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村家家都通上了暖气”

村里又开始建厂房,村民腰包越来越鼓了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25日
  改造前的村子脏乱差,改造后的柳林镇榆园村,家家住上二层小楼。
  村民在泓基尔运作业区工作。
  从菏泽巨野县下了高速,继续向西南行驶近50分钟,才能到达巨野县柳林镇。正是绿树荫浓夏日长的时节,柳林镇碧绿连天,一幅乡村美好生活的现实画卷。近日,记者深入柳林镇,从乡村生活的蜕变中,找寻柳林镇小康路上的幸福密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郭春雨 张锡坤   

产业兴:
扶贫车间“打卡”上班

  柳林镇是巨野县最西南的乡镇,地处巨野县、成武县、定陶区、牡丹区四县区交界处。柳林镇共有44个行政村、7.5万人,目前剩余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3197户,6194人。
  盛夏午后,柳林镇马楼村村民毛大嫂下班回来吃过午饭,喂过了家里的猪和鸡,叫上邻家好姐妹一起去上班。两人一路说说笑笑地拉着家长里短,不过十来分钟,便到了工作地——泓基尔运贸易有限公司,这是镇上建设的扶贫车间,在这里她们已工作一年半。
  毛大嫂今年48岁,老公因病去世留下不少债,家里家外都靠她一个人顶起来。在扶贫车间,毛大嫂主要是做缝纫。
  下午6点左右,虽然上了一天班,但毛大嫂并不觉得累,朝八晚六,中午还有午休,从田头侍弄庄稼,到进车间“打卡”上班,毛大嫂觉得,在工厂上班“轻松,不耽误家里的事和地里的活儿”。
  最重要的是收入高。毛大嫂手脚勤快,一个月能拿3000多块,不仅把家里的欠债基本还清了,还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越来越好。
  在扶贫车间,像毛大嫂一样“农转工”的工人还有很多。在柳林镇副镇长尹训龙看来,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迎来“蝶变”契机,“现在工厂主要做出口加工,做的童装出口美国,有80万套。目前工厂产销两旺,计划继续扩大规模。”
  如今,柳林镇逐步形成以板材深加工、服装加工、现代农业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新建运营的出口企业泓基尔运服饰、酷艺家居等扶贫车间顺利竣工投产,基本解决了周边村庄妇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015-2019年,柳林镇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95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61个,形成收益性固定资产2763万元,着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光伏四大特色扶贫产业,惠及贫困人口2156人。
  目前,全镇15个扶贫就业车间共吸纳和辐射带动352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79人,每人每天有40元到100元不等的收入。2019年扶贫项目产生收益154.19万,扶贫车间产生效益10.3万元,共164.49万元。“扶贫车间”建成后,所有权归所在村,村支部将“扶贫车间”出租后,租金归集体所有,不仅带动贫困群众致富,也发展了村集体经济。
宜居美:
家家洋楼户户暖气

  白墙红瓦,绿树红花,家家户户都是二层小楼和宽敞漂亮的小院,走进柳林镇榆园村,一幅生态田园美景映入眼帘。“我们村不比城里差,环境好了,住得好了,大伙心都敞亮了!”榆园村村主任王衍存自豪地说,榆园村从昔日最脏、最差的贫困村,成为柳林镇乃至巨野县美丽乡村建设观摩第一村。
  做了20多年的村主任,王衍存清楚地记得2004年前村庄的样子:因为榆树多而得名“榆园”,和榆树一样有名的还有村里的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整个村子没有一条顺畅笔直的路,尤其是下了雨,村里的路磕磕绊绊全是泥。
  “2004年,村里改造老街道,把主路给修了。村民第一次尝到改善村容村貌的甜头。”王衍存回忆。2009年,榆园村首批申报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2年,美丽乡村建设启动。
  通过动员和挨家挨户做工作,在启动新村建设时,村民们全力支持,拆迁、搬迁有条不紊,大家对新农村非常满意。
  “村里房子设计的是150平米,还有个小院,12万多元一套,老房子能折价补贴到新房里。咱这毕竟不是城里,一些农机用具啥的,都要放到院子里,而且有了院子,也有了晒粮食的地儿。”在王衍存看来,农村的改革要符合农民的情况。 
  新环境带来的是新改变。在村中心广场上,垃圾四分类的宣传栏格外引人注目。王衍存介绍,他们把垃圾分为可沤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四类,垃圾量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每年还能沤出160多方有机肥。
  不仅如此,村里还建了污水处理站,处理好的污水可以浇地。“居住环境好了,大家就自觉地维护,路上有点垃圾都会捡起来。甚至连吵架拌嘴的都少了,我们村的小伙子娶媳妇都特别容易。”王衍存笑着说,因为环境的改变,农村“儿子养老”的习俗正在逐渐改变。不少老人都跟着女儿来村里住,房子大,环境好,养老问题都随之解决。
  “农村的冬天冷,村里现在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暖气片。”王衍存说,通过村庄搬迁流转的土地,对外承包收益纳入村集体,对村民取暖进行补贴。根据暖气片数量,村民一年的取暖费只需要缴纳400到600元。
  王衍存指着广场上的小花园说:“这里之前都是杂草地,现在变成花园,我们还种了几棵榆树,留住榆园的特色。如今大家都把心思放到挣钱上,村里也开始建厂房,日子越来越好了。”
民生安:
一棵核桃产值一亩地

  榆园村的改变,是乡村振兴在柳林镇实施的一个缩影。
2019年,柳林镇被授予“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镇”称号,榆园村被评为“山东省第五批美丽宜居村庄”,水牛李村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村”,毕庄村被评为“乡村文明家园省级示范村”,此外,榆园村、毕庄村及前郝村还被评为“菏泽市首批特色生态休闲村”。
  在柳林镇的各村路肩沟渠、空闲宅基地、房前屋后,处处栽种着美国黑核桃。
  15万棵黑核桃,是柳林镇的“绿色小银行”,一棵树产出的经济效益相当于一亩玉米、小麦等大农田作物。每年这些“摇钱树”的产值可以分成,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也带动了群众富裕。
  柳林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通过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在多番考察引进后,瓜果飘香的柳林经济作物群已经初具规模:1500亩葡萄、1200亩苹果、2000余亩西瓜,800余亩生姜、辣椒……与此相对的,是全镇培养了有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新农人1200余名。
  一组数据记录着柳林民生事业的发展:修建县乡道路180余公里,彻底打通断头路、循环路等村内道路;争取了3100万元的教育改薄资金、1300万元升级改造镇级卫生院项目资金,彻底扭转了偏远乡镇民生事业落后的局面。
  实施困难群众安居工程,3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全部拆除,在榆园、良寺、马台子等村建设了82处周转房,原址实施危房改造78户,修缮加固51户,其余全部落实了孝善养老安置;健康运行扶贫项目61个,建成光伏扶贫村28个,2019年全镇扶贫收益资金164.4万元,收益征缴率达100%,惠及贫困人口3100人。
  经济强了,农村美了,村民乐了。穿行在柳林镇一个个美丽村庄,让人赏心悦目。
  下一步,柳林镇将描绘“满眼都是花,满眼都是画,一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有果”的美丽乡村画卷,让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