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口子隐居“自由港”29年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25日
  凯瑟琳·金和韦恩·亚当斯(右)以及他们的“自由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晓莹 特约撰稿 窦汝姗 编译

  新冠疫情导致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变,“居家令”“口罩令”让许多人很不适应。然而,在加拿大温哥华岛西海岸,有一对夫妻过着完全不受影响的日子——29年前,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漂浮的“世外桃源”,开启了自在的“隐居”生活。
  这个“世外桃源”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托菲诺小镇以北10英里处,凯瑟琳·金和韦恩·亚当斯是一对夫妻,也是一对艺术家。从起初“断舍离”来到这里,到将它打造成一个可居住的“自由港”,他们已经在这儿生活了29年。
  “自由港”是金和亚当斯给他们家取的名字,从那儿到距离最近的小镇坐船需要25分钟。“到这里唯一的方式就是坐船,没有路可以通到这儿。”亚当斯说。
  或许有人认为,住在“自由港”是一件很符合艺术家气质的事,但其实也有无奈的现实因素。“我曾想成为一名成功又富有的艺术家,住在托菲诺,在野外拥有一间工作室。但我们一直没能买下房子,于是就打算自己动手建一个。”
  亚当斯是一名雕刻师,他利用大自然中的东西——比如羽毛和骨头来创作。金则是一名画家、舞者、治疗师,也喜欢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当然,这也是自然在呼唤他们。29年前,金和亚当斯在一个朋友位于海湾的小木屋住了几天,一场暴风雨过后,地面上多了一些木头,他们捡起这些木头,搭建出未来家园的骨架。亚当斯回忆说:“我觉得那是个信号,告诉我们是时候开始了。”
  建造“自由港”前,这对夫妇住在托菲诺的一间公寓里,金说,当初搬走前,他们经历了“断舍离”,“我们把很多东西都送人了,卸下了很多负担。”
  从那时起,他们收集很多可回收材料与废弃材料,慢慢地将房子打造成现在的样子。客厅里的一块透明玻璃地板是从冰球场捡回来的有机玻璃,想钓鱼的时候可以直接把地板掀起来,舒服地坐在沙发上放下鱼钩。房子里还有很多东西是亚当斯用他的作品跟镇上的伐木工和渔民换来的。
  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自由港”现在重达100万磅(约合453吨),自由自在地漂浮在海上,虽然有绳索将院子与岸边相连,但它并没有固定在海底。房子外被涂成了暗宝石绿和洋红色,入口处则是两条巨大的鲸肋骨。这里有你能想到的一切:舞池、艺术馆、蜡烛厂、4个温室、6块太阳能板,还有一个提供源源不断流水的小瀑布,甚至还安装了一个漂浮罐进行垃圾处理。如果他们愿意,完全可以在“自由港”实现自给自足,无须踏足城镇。
  在这里生活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儿生活,不管想要什么,都不可能立马得到。”金说,“我们不能点比萨,也没法去街角的商店,如果你想要什么东西,必须自己动手。”比如,金每天早上醒来要打扫地毯,给植物和菜园浇水,再泛舟去收集海藻当堆肥。亚当斯则要收集柴火生火,保证屋内的温度。
  尽管方圆几英里内没有邻居,但这对夫妇并不缺少陪伴。“有一些乌鸦已经成为我们家的一部分。我们认识这里所有的鸟儿。”亚当斯说。金则介绍起动物们的名字:“我们给这只苍鹭起名叫‘哈里’,这两只海鸥分别叫‘格特鲁德’和‘希斯克里夫’。”
  离群索居让他们感觉很舒适,甚至已经不再适应城市生活。“我在大城市住过,知道那是种什么感觉,我需要荒野的安宁。”金说,“我觉得城市的声音太刺耳。我们在这里为自己开辟了一片天地,与众不同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漂在海面上,会不会晕海?亚当斯说:“我不晕海,可我去陆地上时会‘晕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