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27965.45亿元,诞生8位百亿以上富豪

一岁科创板就是这么生猛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25日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一周年,A股市场也将再迎盛宴,新三板精选层将于7月27日(下周一)正式开市交易。
  乐观派市场人士认为精选层开板首日将像去年7月22日开板的A股科创板一样,暴涨至少200%以上,拭目以待之余,先来回望科创板过去的一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赟

解禁已来
  创业板已过10年,新三板也有5年历史,从宣布到开板仅用了256天的科创板作为后来者,在7月22日迎来开市满一周年。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截至7月22日,科创板共有14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7965.45亿元,总流通市值6786.18亿元,平均市盈率100.44倍。在目前140家上市公司中,企业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44%,生物医药产业占23%,高端装备产业占15%,新材料产业占14%,节能环保产业占4%。
  这一天迎来市场最大的“解禁潮”,当日共涉及25只科创板股票,总解禁规模为31.6亿股,目前对应解禁市值逾1800亿元。
  解禁首日,140只科创板个股中有77只下跌,62只上涨,下跌个股数量略有增加。
  解禁之日后,科创板首批减持如约而至,7月23日晚间,西部超导(688122.SH)、容百科技(688005.SH)、瀚川智能(688022.SH)、沃尔德(688028.SH)、光峰科技(688007.SH)等8家公司同时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减持方式均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进行。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首批25家上市的科创板公司股价较发行价平均涨幅为181.46%;其中,涨幅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安集科技(866.25%)、中微公司(607.45%)、心脉医疗(564.72%)。
  不过,也有上市首日破发的案例。建龙微纳(688357)上市首日下跌2.15%,也是目前科创板唯一一家上市即破发的上市公司。
蚂蚁效应
  在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之际,京东数科后,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也表示计划登陆科创板。
  作为阿里系的一员,蚂蚁集团的估值已经达到约9700亿元,7月20日,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科创板将迎来第一个万亿元市值的公司。
  2019年7月22日,开市首日的科创板诞生了首家市值上千亿元的上市公司——中国通号。
  交易数据显示,科创板首个交易日,中国通号开盘价为11.7元/股,较发行价5.85元/股上涨100%,此后涨幅一度达到160%,触发临时停牌,最终报收于12.27元/股,当日成交额97.62亿元,公司市值达到1299亿元。
  科创板是国内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和制度建设的结果。《科创板白皮书2020》指出,创设以来,证监会和上交所在一系列配套制度设计上作了突破和创新设置,这也是蚂蚁集团能够在科创板上市的前提条件。
  如果把科创板比作纳斯达克的话,蚂蚁将起到一个微软的作用。1986年,微软上市让纳斯达克开启“科技造富的时代”,随后,越来越多的公司被纳斯达克吸引,1996年,雅虎登陆纳斯达克;1997年,亚马逊登陆;2000年,新浪网、网易、搜狐登陆;2002年,Netflix登陆;2003年,携程登陆;2004年,盛大网络、谷歌登陆……
85后首富
  蚂蚁官宣同日,“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688256.SH)正式登陆科创板。数据显示,当日,该公司发行价为64.39元/股,收盘价为212.4元,涨幅约229.86%。
  招股书披露,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天石持有寒武纪约1.2亿股股份,持股比例高达3.19%。
  截至7月23日收盘,寒武纪股价再涨2.55%,股价突破280元,市值达1126亿元。按照目前市值,35岁的陈天石个人财富达到374亿元,稳坐科创板首富的位置。
  在寒武纪上市前,今年2月,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研发企业华熙生物当家人赵燕曾以244.94亿元持股市值成为科创板首富。
  首富仍在动态更新中,下一个会是谁?7月22日,科创板网络安全第一股奇安信集团(688561.SH)首日开盘大涨115.7%,报121.01元,而其发行价为56.1元/股。截至当日收盘,奇安信的股价已升至133.55元/股,总市值907.6亿元。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的个人身价也高达300亿元。
投资研发
  据wind统计,截至7月21日收盘,科创板共有28只“百元股”。其中,石头科技股价最高,为406.30元,这也是目前唯一一只股价超过400元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硕世生物(688399.SH)、金山办公(688111.SH)、安集科技(688019.SH)、国盾量子(688027.SH)、心脉医疗(688016.SH)等5只个股的股价在300元以上。
  据悉,金山办公过去三年的研发收入占比都在35%-38%,在整个科创板位居前列(2019年口径第七位)。金山办公副总经理宋涛曾表示,上市后公司还是继续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投研发,投人。
  上交所数据显示,2019年度科创板公司共计投入研发金额117亿元,增幅23%,研发费用率平均为12%。
  据wind统计,科创板企业中,2019年研发支出最多的是中芯国际,为47.44亿元。当前,科创板中平均每家公司拥有107项发明专利。
因亏而上
  还有一个话题也事关研发。
  在科创板挂牌半年的苏州泽璟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88266.SH)是科创板首家选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也开创了A股无收入未盈利企业上市先河。
  像泽璟这样的创新药研发型制药公司,药品前期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因此生物制药公司在前期发展阶段普遍存在亏损且急需资金支持,从研发投入来看,2016-2018年,泽璟制药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108万元、1.6亿元、1.4亿元,可以看出,2018年泽璟制药的研发投入有所下降。其中,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后的研发费用占比较高,平均在五成以上。2019年,研发费用又增加至1.8亿元,占营业总成本的比重为39%,较上年同期增加9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7月16日,科创板已经有泽璟制药、沪硅产业、百奥泰、天智航、神州细胞、君实生物、埃夫特、中芯国际8家没有盈利的企业上市,股票简称后面加上“U”标识符号。
  没有盈利的公司上市,在欧美市场以及中国香港股市并不是一个问题,科创板的制度突破还有许多,比如同股不同权,“云计算第一股”优刻得,也是A股第一家同股不同权公司,股票简称后面加上“W”标识符号。再比如红筹股回归,目前,已有两家注册在境外的红筹股中芯国际和华润微登陆科创板,华润微是A股红筹第一股,公司形式是有限公司,而非股份有限公司,均开创了A股历史的“首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