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青未了独钟 到对壹点号青睐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31日

  刚参加工作不久,《齐鲁晚报》就走进了我的生活,她是教我成长的老师,朝夕相处的朋友,形影不离的伴侣。
  喜欢她源于《青未了》栏目,里面的副刊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喜欢名家名篇,也喜欢身边师友的文章。名家篇目是精品,但师友们的文章更贴近于我们的生活。由于对她情有独钟,一直订阅了很多年。读完一遍后还会把青未了里面比较喜欢的文章剪贴下来,足足保存了四五本,分别放置在案桌和床头。新报纸还没有来到时就翻阅报纸剪贴本,明明自己订阅了《齐鲁晚报》,每逢有亲友去济南出差或者访友时,我便委托他买回一份当天的报纸,就想先睹为快。那是因为报纸出版后一般三五天才会来到我这偏僻的乡村学校。
  不怕大家笑话,以前看报纸先看题目,自从我写文章以后,那是先看作者,因此对《齐鲁晚报》有了更多的期待。《齐鲁晚报》上网以后,我也结束了手写稿件,改用E-mail发稿。可是,我注意了很久,当天的《齐鲁晚报》一大早就在济南街头能买到,要是等网上能看到,最早得等到晚上,甚至到了第二天午后。为了能看到最新的《齐鲁晚报》,我会反复把报纸网页刷新,总希望看到一次惊喜。
  因此,就在《齐鲁晚报》上网以后的两三年里,我仍然是她的忠实读者,雷打不动的订户。我会把新报纸看完以后,用订书机装订后,才会拿到我们的集体大办公室供同事们传阅,并且叮嘱他们,不能给我拆开的,担心丢失了个别版页,更不能让他们给我“开天窗”。我也不会在剪贴以后传阅给同事们,一是对大家不尊重,二是别人会认为剪下的部分更是精华,他们还会跟我借报刊剪贴本,那可不是我轻易往外借的。其实,大家看的是新闻,我看的是副刊。
  我写的文章多了,见报的机会就多了,很大一个原因得益于《青未了栏目》这位恩师,她教我写作,一起共成长。
  随着网络的发达,手机的普及,人们更喜欢“短平快”的信息。《齐鲁晚报》人审时度势,齐鲁壹点客户端应运而生,我随即入驻壹点号,从此成了她们的亲密的朋友。我一边向各位大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作品,同时把自己写的东西贴到上面与大家一起分享,从而收获了更多的快乐。
  2019年中秋节前夕,我写了《一个“八月十五没杀鞑子”的村庄》贴在“个人壹点号”上,不几天,阅读量骤增到2000多万。这本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我老家邻村。按说,人们都知道八月十五吃月饼与杀鞑子有关,人们有所不知的是还真有这么一个人文的村庄,善良的村民却偷偷地把一个未成年的“鞑子”给保护起来,也就有了今天的“鞑子庄”。
  我就凭这一篇“豹纹”(爆文),《付春文苑》走进了千家万户,引起了更多读者的关注。从此我写文章更有了动力,把以前写过的文章,经过认真的修改整理,都发送到齐鲁壹点个人号上,让天下的读者去阅读,与更多的文友一起交流学习。
  2020年1月4日在山东大厦金色大厅参加了“春早2020”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暨齐鲁壹点粉丝节”年度盛典,获得齐鲁壹点“十大壹点号”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4日至25日,参加“带你出海·焕然壹心”2020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年中粉丝节表彰大会,《付春文苑》又次获得“优秀壹点号”荣誉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