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钢城普查出223处泉水

济南跃升千泉之城

齐鲁晚报     2020年08月29日
  一位90岁老人在莱芜区雪野街道南栾宫村泉水旁的石桥上享受清凉。该村存在上升泉与下降泉相隔不足20米的奇特现象,这在济南泉水中尚属首例。
  普查人员对泉水进行测量记录。
  历时近一个月的莱芜区、钢城区泉水普查让“泉水大家庭”新添223处泉水,使济南泉水总量超过一千处,一跃成为千泉之城。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赵卓琪 程凌润

相隔近十年后
再启泉水普查

  据了解,泉水普查是做好泉水保护与申遗工作的基础。2011年济南市开展了泉水普查工作,系统地充实更新了以往泉水基础资料和图文信息,为全市泉水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泉水申遗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为完善该区域内名泉保护和利用工作,决定组织开展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泉水普查工作。
  此次泉水普查工作于8月3日启动,主要对莱芜区、钢城区的泉水名称、泉址、泉水出露形态、泉池结构、水势流向、利用情况等信息进行普查。其中,现状普查工作利用GPS高精度卫星定位仪采集泉水坐标、采集高清照片,记录泉池景致,并选取其中10处重点泉水利用无人机采集高清俯空视频和实景三维。
  8月28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跟随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工作人员来到莱芜区探访了南栾宫村北泉、逯家岭村的响泉、卧云铺村的闫家井泉等5处泉水和马杓湾村的马杓湾泉。
新添223处泉水
济南成千泉之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普查结合历史文化传承记录、百姓口口相传记录等信息进行实地普查,通过对泉水出涌、泉水流域影响及泉水人文历史文化的评判,将符合名泉标准的泉水编录至《济南市名泉录》并进行保护、利用,以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的泉水保护工作。
  “这次莱芜区和钢城区泉水普查工作,我们组织勘测、文史、地质等方面专家30多名组成两个普查队,济南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参与监督。”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泉水遗产处副处长李泓臻称,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泉水普查外业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普查泉水223处,其中莱芜区167处,钢城区56处。
  “加上2011年复查的800多处泉水,济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千泉之城。”李泓臻称,此次泉水普查不仅让济南的泉水数量更多了,同时也让济南的泉水文化更丰富了。
  “通过(泉水)普查发现,莱芜区和钢城区的泉水文化非常丰富,有井水不犯河水的饮鹿泉,有长勺之战旧址的马杓湾泉。”李泓臻表示,他们将结集出版《莱芜区和钢城区泉水文化考证》。
  “我们将组织专家论证,将符合名泉标准的泉水纳入济南市名泉录。”在泉水保护方面,李泓臻称将会探索实行泉长制,推进泉水文化景观提升,把济南泉水管理好保护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