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青海又入重庆,临沂80后英语老师陈新秀:

支教把我和孩子们的青春一起点亮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16日
  陈新秀(前排左二)在青海支教。
  陈新秀在重庆支教。
  一年前的初秋,她是援青教师,在深爱的雪域高原上,找回了做一名教师的初心;一年后的金秋,她来到巴蜀腹地,在一所山区学校继续支教。陈新秀,临沂一位“80后”英语女教师,连续两年分别选择到青海省海晏县、重庆市城口县偏远地区支教。高原缺氧、盆地潮湿、生活条件简陋、地域方言听不懂……她从未有过任何抱怨。快速融入学生群体、关心学习和生活,既改变着那里的教育,又历练着自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姜曼

因人因材施教
男孩不再害怕学英语

  9月10日,教师节,陈新秀第一个来到教室。见她进了教室,52名同学突然起立,为她集体表演了手语歌《听我说谢谢你》。她来到重庆市城口高观学校才一周,同学们已经非常喜欢这位来自山东临沂的支教老师。
  在她的带领下,孩子们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班上有位男生,以前英语150分的题目只能考40分,上课时总想把头“埋”到课桌底下。陈新秀一来,这名学生发生巨大变化,上课积极了,也愿意主动发言了。每次听写都是满分,背诵也很熟练。教师节,他把一张纸条塞到陈老师的桌子上,写道:“谢谢您老师。以前我觉得英语好难。可您来了,让我对英语充满兴趣,我觉得自己又能行了!”……很多学生都以“小纸条”的形式,默默表达了对陈新秀的喜爱。
  教师节当天,好几拨小记者采访陈新秀,问她选择教师职业的初衷是什么?做教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做教师的烦恼是什么……孩子们连珠炮弹式的问题让她深省,“这是对我灵魂的拷问,唤起我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更坚定了我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
才下青藏高原
又报名援渝支教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陈新秀愿为偏远地方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学识。今年暑假,学校选派一名援渝教师,刚从青海回来的陈新秀又报名。“当时心里比较忐忑,怕选不上。毕竟我已经有一次支教经历了。”没想到,9月2日,陈新秀又开启了新的支教旅程,来到重庆市城口县高观学校(以下简称高观学校)支教。
  9月3日,从城口县驱车一小时来到高观学校,这是一所四面环山的九年制一贯学校。“学校里特别缺教师。很多人都是全能型的全科教师,什么学科都能带,缺什么就带什么学科。”陈新秀感到这里的教学任务并不轻松。果然,她将在未来一年负责八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每周正课12节,两个班早自习和四节晚自习。
  开学第一天,她走了13000多步,晚上10点多回到宿舍,小腿肚酸胀得无处安放,但同学和教师对支教教师犹如川菜般麻辣的热情,让她一下子找到了家的温暖。
高原缺氧难挡支教热情
朋友圈里全晒快乐

  2019年7月,临沂实验中学组织毕业班的班主任到临沂市对口援建学校——青海省海晏寄宿制民族中学交流学习,陈新秀位列其中。
  绿绿的草原,白白的云朵,蓝蓝的天空,黄黄的油菜花,浩瀚的青海湖,红色的卓尔山都给陈新秀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在心里暗想,如果能来这里支教,人生将无遗憾。”当年8月15日,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援青支教,她第一时间报名。8月29日,陈新秀“入选了”!
  2019年9月2日,在海晏县寄宿制民族中学开学典礼上,孩子们为新老师送上了洁白的哈达。“一条条洁白的哈达随风飘动,连接了我们,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陈新秀感慨地说。
  “到校第一天,当地教师就帮我联系好电脑,设置好局域网、连上打印机,快速了解该年级的教学和考试题型,去西宁市购买辅导教材……”到处都能感受到友好与热情,她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除了日常教学,陈新秀还在海晏中学多次举办公开课,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分享给当地老师,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她利用休息时间潜心进行语音教学研究并整理出一本《自然拼读法与国际音标法相结合的初中语音教学手册》。
  “陈老师上课风趣幽默,艰涩的语法在她那里变得简单易懂,她总结的解题宝典也非常实用。她让我们不再害怕英语,对英语学习也更有信心了。”海晏中学的孩子们说。
  在青海支教,她报喜不报忧。在她的朋友圈中看到的永远都是乐观、幽默和对生活的无线热爱;欣赏到的都是美图美景,很少有她对高原缺氧孤独难耐的描写。高原缺氧让她几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但这并没有阻止陈新秀敬业的决心,“条件越是艰苦,越体现出支教与奉献的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