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表情符号走过38年

表情包社交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25日
  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早期的电子公告板上,使用了第一个表情字符“:-)”,含义是“微笑”。它虽然是由ASCLL字符表现的,但已经有了情感的体现。到今年9月,初代互联网表情符号已经过去38年。
  表情包不仅是视觉图像的延伸,还将情绪与内涵融入其中,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生动和多元。不过,“一图胜千言”的背后,网络时代表情包社交也带来了新的代际沟通考验。

  □鹊华秋

从字符走来
  在网络表情包之前,人们最常使用的是字符符号,所以,最初的表情包也是从字符里诞生的。
  1982年9月19日,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早期的电子公告板上,使用了第一个表情字符“:-)”,含义是“微笑”。它虽然是由ASCLL字符表现的,但已经有了情感的体现。
  此后,这类符号在聊天和邮件中被广泛使用,其“家族”不断扩容,例如出现了表示惊讶的“:-o”,表示伤心的“:-(?”。人们为这种表情字符创立了一个专属名词:“emoticon”,即情绪(emotion)与小图标(icon)的结合。
  后来,表情字符传入了日本。受日本文化影响,原本是用嘴型来表达不同情感的欧美版表情字符,变成了用眼睛来表达不同情感。比如“微笑”,日本版的表述是“^_^”。在此基础上,1999年,日本人栗田穣崇设计出了“emoji”表情,以人面部表情作为基础参考,用以表达使用者的内心情感。这种表情虽然简单,但普适性较高,情绪含义明晰,容易让交流双方达成共识。
  此后,全球各大社交平台争相开发属于自己的表情符号,最为中国人熟知的,当数QQ使用的“小黄脸”系列。至今,这些丰富的表情还活跃在QQ、微信里。不过,真正的表情包还是在2005年前后,QQ推出“自定义表情”功能后才形成气候的,“自定义表情”允许用户自行上传图片作为表情发送,给了用户自由的创作空间,从此一发不可收。
  早期表情包以静态图片为主,创作素材比较单调,创作者多为比较专业的设计团队。但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很快为表情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明星、好友、不相识的路人,甚至一些无生命的物体,都可以成为表情包的内容来源。只需要一张有趣的图片,配上一句戏谑的文字或者网络流行语,就能够引人发笑。图像处理软件的“傻瓜”化,又进一步扩大了表情包的创作人群,让人人创作表情包成为可能。
  表情包的传播内容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热点。2016年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获得女子100米仰泳季军,凭借乐观积极的心态与生动活泼的表情,她迅速成了全民热议的“洪荒少女”,其真人动图表情包、卡通人物形象搭配文字式的表情包也立即走红网络。
  许多表情包还以热门影视作品为题材,用趣味十足的方式传播现实热点内容,一经发布就广受好评。以都市职场剧《安家》中的各类角色制作而成的表情包,因其紧扣“房子”这一民生热点题材,在2020年伊始引起了大众共鸣,广为流传。根据2019年的热播剧《都挺好》中的“作爹”苏大强制作而成的表情包,接受度极高,被网友戏称是“老年人被骗实录”。
  由此可见,表情包是社会热点的衍生品,并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以独有的方式反映着社会,影响着大众。
年轻人的挚爱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表情包正在逐渐取代语言和文字的部分功能,成为网络社交的新主角。由于表情包可以无限制存储、无限次制作与传播、种类多样,特别受年轻人喜爱。
  年轻人利用表情包互动、自陈、自嘲,并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情包库,甚至出现“斗图”“收图”,形成了全新的社交图景,即所谓的“表情包社交”。
  从内容看,卡通动漫、影视明星、可爱萌宠和自制表情等,都是表情包的火热地带。一只表情沮丧的橘猫,配上“满脸都写着高兴”的文字,表现出了发送者不高兴又不便直说的无奈。一只狗衔着自己断掉的狗绳,配上“有较强自我管理意识”的文字,表现出掩耳盗铃的冷幽默。一个戴着全套防毒用具的人,配上“出去玩啊”的文字,提醒了人们在新冠疫情时期不宜出门以及出门的风险。在“南上加南”的表情包中,麻将中的四个“南”被叠在一起,借助“南”与“难”的谐音,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难上加难”的意思……
  不过,如果“表情包社交”双方信息传递不对等,也会导致理解偏差。比如“悲伤蛙”,是一个在雨中拉小提琴的图像,配上“我活得好悲伤,我在雨中拉肖邦”的文字,构成了一个表情包。解读这个表情包需要一定的乐理知识,以及现代流行文化对肖邦的概念化理解。再例如,解读取材于日系动漫、游戏中的表情包,需要对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和受“二次元”文化影响的各种网络文化有所了解。
  有些时候,表情包甚至会为沟通帮倒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2020年4月,广东潮州某学生在微信群中发送了“敲打”表情,其图意是“自我敲打”,但被老师认作“想打老师”,导致歧义的原因是“敲打”动作的人称指代不明。
  大概是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验,许多年轻人在使用表情包时,有自己的一套“潜规则”。调查发现,年轻人特别是大学在校生群体,通过社交平台使用网络表情包的对象,主要是朋友,其次是家人,对陌生人使用网络表情包的情况相对较少。从中可以看出,年轻人使用网络表情包的对象是相对比较熟悉的群体。年轻人对熟悉的人,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可以活跃气氛,增强友情或者亲情。对陌生群体,也有极小部分人会使用网络表情包,可以化解尴尬、拉近关系。
  不过,表情包并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2016年,“艺龙旅行网”在社交媒体上使用有关“葛优躺”的表情包。演员葛优将艺龙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犯肖像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40余万元。
新代际差异
  一直以来,网络社交的话语权掌握在年轻群体手中。但近年来随着人际传播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大,老年网民群体也逐渐扩大,中老年表情包强势崛起。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20岁—29岁、30岁—3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21.59%、20.8%,高于其他年龄群体;40—49岁网民群体占比为17.6%;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16.99%,互联网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表情包,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感觉器官因年老而明显衰退,年龄越大,面孔察觉能力和差异感受性下降,视觉材料的色彩饱和度越高,字体越明显,越便于中老年人阅读与使用。
  中老年表情包便体现出这一特点。从视觉效果来看,中老年表情包颜色艳丽,对比度明显,闪烁效果强烈;从图文设计看,中老年表情包字体比例偏大,以文字的形式或与山水风景、鲜花动物搭配,文字和图片无固定比例;从表达来看,中老年表情包热衷于日常问候、节日祝福和正能量话语,常见的有“早上好,美丽的心情从我问候开始”“网络一线牵,珍惜这段缘”“为我们的友谊干杯”。
  可见,中老年人网络聊天更注重实质性的、有效信息的传播,他们往往以一种温和有礼、娓娓道来的方式沟通交流,聊天节奏多为“你一言我一语”,所使用的中老年表情包正好与其传播内容与特点相呼应,在表明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同时,也进行了情感输出。
  相较于中老年群体“四平八稳”的聊天对话,年轻一代更喜欢通过使用特有的表情包,对正襟危坐、长幼有序、礼貌客套的社交方式发起挑战,用视觉化、碎片化来使自己省时省力的同时,彰显自己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自我追求。这种娱乐化的方式,消解了他们对社会压力的不满与迷茫,建立属于自己的“主流文化圈”。
  90后、00后与生俱来便拥有的“网络原住民”身份,使他们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络话语权的掌握者”,两军交锋,多为“网络移民”和“网络观光客”的中老年群体明显是“弱势方”。
  尽管两类表情包以其差异性建构了身份认同,但是中老年群体也在努力融进网络的圈子,走进年轻人的世界。现如今,中老年表情包开始紧跟时代潮流,与当下网络流行的名人明星结合。
  红极一时的papi酱团队,为迎合中老年人的品位,一度推出了集创新、有趣和正能量为一体的表情包。身穿醒目的红色东北大棉袄,土味表情包系列成功吸引了中老年群体。宋民国表情包率先在年轻群体中风靡,有网友便将一些中老年表情包的元素与宋民国天真的小孩模样相结合,形成了备受中老年群体喜爱的宋民国主题的中老年表情包。
  “大龄”网民的步入,刷新了网民的组成结构。表情包社交说到底是一种人际社交,只有正确认识媒体时代的新变化与家庭代际间的差异问题,才能为打造和谐友好的代际关系、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实现家庭成员间的互助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