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将万元积蓄藏旧鞋里,却不小心扔进了炉灶

银行员工忙活3小时兑换6200元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25日
尼山脚下“电靓”美好生活 曲阜尼山供电所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显成效
重磅
B04
新闻
找记者 上壹点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编辑:李蕊 组版:曾彦红 校对:易雪
  文/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伟 见习记者 王英霖 通讯员 张萌星 苏长伟

  9月23日下午,在国网曲阜供电公司尼山供电所,一场组织联建活动为美丽境区建设再注入新动力,这是曲阜尼山供电所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又一新动作。以“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尼山供电所创新形成“365”管理体系,积极推动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全面叫响“美时美刻、电靓尼山”的服务品牌。

  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365”管理体系亮点多

  孔子故乡,尼山脚下。走进国网曲阜市供电公司尼山供电所企业文化示范点,九思厅、润物斋、四不轩、北辰堂……每一处企业文化阵地,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及创建成果。
  尼山供电所现有员工25人,主要担负曲阜市尼山镇51个用电村、1.68万户用电客户的供电服务及高低压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任务,辖区内的重要客户有投资过百亿元的尼山圣境文旅公司、库区面积15000亩的尼山水库,年活动保电任务和防汛保电任务超30次。
  正是处于这样一处文化圣地,曲阜尼山供电所企业文化示范点的建设应运而生,又独具优势。
  “我们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文化融入,推动国网战略目标进基层、进班组、进站所。”国网曲阜供电公司党委党建部主任刘运涛告诉记者,尼山供电所企业文化示范点就是要把企业文化落到基层,汇聚智慧力量,提升服务价值,通过创建“美时美刻、电靓尼山”服务品牌,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具体工作中,尼山供电所创新形成“365”管理体系,全心全意、风雨无阻服务客户,让党委放心、让客户满意。
  “其中‘3’就是为美丽景点、美丽库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三项专属服务’,比如,‘三送’连心共建美丽乡村,通过做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健全包保制度、走进景区送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刘运涛介绍说,‘6’是形成六好机制,包括开好党组织生活日、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打造过硬队伍,‘5’就是要实现五零目标,政治保电确保零闪动、优质服务确保零投诉、纪律建设确保零违纪、纪律建设确保零违纪,企业认同度确保零空白。”
  正是本着“美时美刻、电靓尼山”的服务使命,尼山供电所先后出色的完成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节、央视秋晚等重大保电任务,成为企业文化建设最生动的实践。尼山供电所也先后获评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示范供电所”、省公司“电网先锋党支部”,连续12年在尼山镇窗口单位服务评比中获得第一名,荣获曲阜市“群众满意乡镇站所”“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根植基层助力工作提升
擦亮为民服务品牌

  每月开好党组织生活日、每月开好企业文化示范点小组会、每月员工轮流讲好企业文化、每月至少开展好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在尼山供电所,时刻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作为尼山供电所一名台区经理,杜宗华负责当地四个村的电力知识宣传、乡村便民服务及日常的运营管理。“村民家里电上有啥事,直接找老杜。”如今,老杜的手机早成了一部热线电话,他所负责的4个村700多户村民,也没有发生一起投诉。
  如何让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中心工作,融入企业员工行为准则中?正是通过发挥文化示范点的带动,先后开展党建课堂、企业文化专题宣讲、文明礼仪一日行等活动以及利用彩虹共产党员服务站,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并取得显著效果。
  比如,先后深入开展了“党员带头、全员参与降跳闸”、“同舟度时艰四进送服务”大走访活动和客户侧“七查改”治理等行动,年内线路跳闸同比降低35%,并完成1839户企事业单位和低压非居民客户走访,帮助解决用电问题6项,协助处理客户侧隐患5项。
  尤其针对近三年拨打95598客户,主动上门了解客户用电情况,对意见工单提级处理,形成“一单一档”,及时响应客户诉求,供电所实现了零投诉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优秀典范,正是通过其示范带动的作用,供电公司干部员工队伍在素质能力、标准质量、作风形象上也再不断提升。
  在国网曲阜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曲阜供电公司以全面实践国家电网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为宗旨,大力推进尼山供电所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积极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迸发出了企业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

  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值守在岗,随时响应客户需求。
  本报济宁9月24日讯(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楚利斌) “你好,我的钱不小心烧焦了,还能换不?”近日,一名客户提着一个装有万元破损人民币的纸袋,急匆匆走进中国银行嘉祥支行营业室大厅。原来,家中老人将万元积蓄藏在了旧鞋里,最近旧鞋不小心被扔进了炉灶。
  李先生说,母亲已年过八旬,平时子女孝敬的钱老人不舍得花,都放在家里,也不去银行存,慢慢积攒了一万多元。几天前,老人不小心将藏钱的旧鞋丢进了炉灶里,等想起来有钱往外拿的时候,钱已经烧得面目全非。老人心疼得直掉泪,饭也吃不下。李先生回嘉祥纸坊镇老家看望母亲,得知这件事情,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中国银行嘉祥支行营业厅,看看还能不能挽回一些损失。
  大堂经理侯恩啸了解原由后,帮着李先生一起将纸袋里的钱慢慢拿出,厚厚一大摞钱币烧焦到看不出原貌,从散落的碎屑中可以看出这些钱币全部是百元钞票。“应该还有不少可以兑换,我先修复一下试试,看看还能挽救多少。”侯恩啸一边安慰着李先生,一边拿来胶水和A4纸,将还算完整的纸币挑出粘在纸上尽量还原。一通忙活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李先生将整理好的破损人民币,小心翼翼拿到柜台。柜员梁法冉将钱币接过柜台,向李先生解释了残币兑换标准,然后逐张进行审查,借助残币鉴定工具逐张进行鉴定,看是全额兑换还是半额兑换,同时鉴别保证钱币的真实性。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清点,最终核算出,李先生能够全额兑换的钱币共19张,其余86张只能半额兑换。此外,还有完全不能兑换的若干碎屑,最终兑换人民币现金6200元。
  拿到6200元崭新的百元钞票,李先生激动地说:“这下我母亲总算可以有点安慰了。”
媒体走进邹城电网 感受电力服务提升
  银行员工动手拼接残币。
  本报济宁9月24日讯 (通讯员 袁虎) 日前,《邹鲁融媒》记者来到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鹰翔实业有限公司与邹城市供电公司,通过现场参观、体验、采访等形式,近距离感受邹城供电公司为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提升电力获得水平所作出的工作。
  在企业里,记者看到,电力员工在所到企业配电室和生产车间,认真依次对企业的配电柜、主变、应急用电设备以及生产车间的受电设备进行巡视,并结合工厂车间生产情况帮助客户进行全方面安全隐患排查,协助企业制定应急保电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温天气下企业用电安全。
  在邹城供电公司营业大厅,记者亲身感受到供电公司热情的服务态度,尽责的岗位意识,服务大众的真情实意。营业窗口中“一窗受理”、“一证受理”,不需要来回跑动,极大的缩短了业务的办理时间,让客户真正省时、省力。
  今年以来,邹城公司突出“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紧紧围绕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提升电力获得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纳米”问题,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