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青岛医生的坚守

援藏医生徐涛扎根西藏两年半,守护藏族人民健康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25日
  从黄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零海拔的青岛到平均海拔3800米的日喀则,跨越4238公里,青岛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徐涛已在西藏开展医疗援助工作两年半,这段时间里,他全力改善当地的医疗环境和条件,克服万难守护藏族同胞健康,他的心,已深深扎根这片雪域高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 通讯员 马华
  3个月走访68个村
推动硬件条件改善

  2018年2月28日,青岛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徐涛告别年迈的父母、爱人和刚要上小学的儿子,踏上了去往西藏日喀则的征程,开始了自己的医疗援助工作。跟随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团队抵达目的地后,怀有满腔热血的徐涛就被强烈的高原反应打了个措手不及:呼吸困难、头晕头痛、耳鸣失眠,走路像踩着棉花一样。
  经过短暂调整克服了高原反应以后,徐涛便全力开展群众医疗卫生工作。徐涛和队员深入基层调研的步伐,利用三个月时间走访了十二个乡街道办事处、68个自然村。
  在当地的村子里,卫生院条件简陋艰难运行,徐涛为藏族同胞艰苦的就医环境感到心疼。为此,他下定决心一定努力干出点样子来,为藏族同胞解决医疗难题。在他的推动下,确定了2018年卫生援藏项目:重建两个最远乡卫生院提高基层医疗条件、购买11辆急救车打造急救网络、购买彩超提高硬件水平、进行双向交流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素质等,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2019年卫生援藏项目:配套建设曲美、边雄及年木三个乡卫生院,打造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特色科室,新增对口支援城南、城北两个乡级卫生院建设。
“输血”+“造血”
提高当地医疗水平

  徐涛初到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时候,医院医疗条件比较薄弱,外科片区只有普外科和急诊外科,其他的亚专科和二级学科基本上没有。徐涛结合当地医疗资源,实行学科错位发展,创建重点特色科室一个,新建科室一个。在购置急需设备的同时,进行重点科室人才培训,除引进青岛援藏专家外,还让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人员走出去,提高当地医疗人员的医疗水平,更好地为藏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徐涛的努力下,还顺利通过了自治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但徐涛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希望争取在3-5年间将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三级乙等”医院。
主动留下继续援藏
帮助藏胞共抗疫情

  2019年6月底,本应结束援藏任务返青,徐涛却感觉自己的援藏任务还没干圆满,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推进,为了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住、能战斗的医疗队伍,他毅然决定再留一年半。
  今年正月初五,在得知西藏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输入性病例后,徐涛结束休假提前返藏。正月的日喀则氧含量仅为内地的一半,气温最低-20℃,集中隔离点的热水管被冻破了,取暖只能靠电热毯。处于隔离期的徐涛头疼头晕,彻夜难眠。徐涛无暇顾及身体和环境,隔离期间他一边学习国家和西藏地方疫情防治管理办法和各项相关制度,一边协调青岛第九批援藏干部组进行募捐,解决了桑珠孜区疫情防控燃眉之急。
  隔离期刚结束,徐涛便带领医院同事加班加点,仅用3天时间把桑珠孜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改造完成。徐涛组织制定了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并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成立防治应急指挥部,负责后勤保障组工作,并每天带队到多处进行工作督导及物资调配供应。疫情期间,区人民医院共预检发热病人52538人次,向上级医院转诊发热病人436人,无一人感染。
  三年援藏已过去两年半时间,在这两年半里,他所援助的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医疗卫生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1辆急救车及彩超已投入使用,远程会诊初见成效,联乡、纳尔乡、曲美乡、年木乡及边雄乡卫生院已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全区12所乡级卫生院共改扩建或重建11所;挂职的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日喀则市“平安医院”称号;121名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接受了免费手术重获光明;12名符合救助条件的藏区先心病患儿将被送至内地进行免费手术治疗.......接下来,他将继续扎根雪域高原,守护藏族同胞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