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全力打造“方便温馨”之城

首创开门办城管,每周三开专线处理市民反映的问题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25日
  星期三问城管,工作人员接线处理问题。
  青岛市城管局举办媒体通气会。
  今年6月以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创新举措开门办城管,推出“星期三问城管”、城管问题掌上报、掌上办等便民举措,真诚听民意、事事有落实,通过市民与执法互动座谈、移动连接等形式,形成了一个全民参与城市管理,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让市民生活方便温馨、更加美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通讯员 刘蕾
  创新:
星期三问城管,处长当接线员

  “您好,这里是12319热线星期三问城管专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今年7月以来,每到周三,在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的指挥中心大厅,“星期三问城管”的接线活动举行,活动中通过开展“处长接线日”,让城市管理业务部门的处长们上线,处长们充当接线员倾听民声。
  “星期三问城管”还陆续推出媒体见面会、市民开放日、主题座谈会、实地探访等活动,通过场景体验、互动座谈、媒体参与、移动连接等多类渠道、多种形式,形成了一个多方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工作多元平台。记者了解到,“星期三问城管”活动已开办八期,先后围绕文明养犬、燃气服务、违建治理、噪声污染、海水浴场管理、小广告治理、垃圾分类与环境卫生管理、餐饮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置管理等八个市民关注关心的专题进行了上线倾听和场外活动,累计处长接线受理问题280个,已办结246个,正在办理34个,办结率87.86%。
  打开大门办城管,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推出了“邀你来当‘市民城管’”栏目,邀请市民一起发现身边的城市管理“死角”问题,由媒体转该局办理并监督问题进展,直接将办理效率、整改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置于媒体监督之下,对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形成倒逼。目前已经推出了6期,市民发现的30余件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获得媒体和市民的点赞,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参与小广告活动的市民庞洪素直言,城管问题关乎民生方方面面,“星期三问城管”活动实现了让市民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这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创新之举。
  为方便广大群众参与青岛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青岛市城市管理局还开发了“点·靓青岛”微信小程序,“点·靓青岛”微信小程序共包括“我拍我城、秀摊、生活垃圾分类查询”和城管“金点子”四个功能模块。市民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文字描述,实时上传问题图片、视频或语音,在问题上报时,可直接利用小程序附带的电子地图进行定位。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通过数字化系统及时通知责任部门进行处置,问题办结后通过微信小程序回复办理情况,市民可对办理情况进行评价。
服务城市发展
管理“方便温馨”

  变管理为服务,寓执法于服务,服务城市发展大局、服务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市民方便宜居。如今青岛全市城市管理系统严格落实“721”工作法,争取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组织各区市设置了210处便民摊点群和早夜市,提供摊位31952个,有序疏导占路摊贩;为优化营商环境,下大力气压缩气暖报装流程,环节压减至2个和3个,实现省内领先。
  今年,进一步推进便民服务“一次办好”向全域覆盖,截至8月,全市燃气供热行业共办理“一次办好”事项123万件,其中“零跑腿”69万余件,“只跑一次腿”53万件,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在全市综合执法系统推行“执法+服务”模式,转变执法方式、推行柔性执法,通过送法规政策上门、协调解决企业难题等方式减少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审慎包容监管、轻微违法纳入免罚清单等方式为企业发展营造最优环境。
  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已经推出了二批便民服务措施,如在全市新建住宅推广安装物联网智能计量表,方便居民充值;在海水浴场配置创可贴、风油精等夏季日常用品,设置自助冲脚装置和母婴室等,想方设法通过主动服务、贴心服务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解决问题大行动”中,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供热质量提升攻坚”,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建立了“一事一档”,逐户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制定出换热站技改、室内加片以及分户改造等8类整改措施;全市已整改完成2108户,超额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推广老旧供热管网改造新技术,改造供热老旧管网60公里。利用手机NFC功能居家即可实现自助线上充值,覆盖用户增加到56万户。优化用气报装全流程,推进老旧住宅管道燃气配套2000户,工商单位天然气替代液化气1500户。活动开展以来,共解决各类问题7344个。收到表扬电话1269个,感谢信33封,锦旗45面。
城市管理精细化
用绣花功夫治理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近期,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组织“一把手”领学研修班,专门赴上海学习城市精细化管理,感触很深、收获很大,计划将上海经验转化为青岛实践,全面开启青岛城市精细化管理新征程。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周科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实际上,经过“美丽青岛”三年行动,青岛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心已经从主次干道转向背街小巷和居民楼院,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诉求也已经从“有人管”提高到“管得好、管得精”。“当前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系统正在全力以赴创城迎检,我们计划借势发力在全市掀起背街小巷、居民楼院、农贸市场周边的市容环境秩序的大整治大提升行动,为下一步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全域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周科说。
  城市管理也要“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上个月,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已与深圳中兴网信、商汤科技和青岛海纳云等10家科技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全国首家城市治理智联盟,搭建了“政产学研用”多要素汇聚的载体平台,目的就是加快城市管理领域的科技运用,让智慧化建设成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同时,积极利用国家住建部在青岛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试点的机会和青岛市“城市云脑”建设有利时机,加快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度,综合汇聚公安、生态环境、住建等27个部门的城市管理相关数据,升级整合31个应用系统,打造20个应用场景,力争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与“城市云脑”深入融合,实现城市管理要素、过程、决策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让智慧化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助力。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计划充分发动和借助市场力量、市民力量和专家力量,共同参与城市治理。进一步扩大市场化的项目内容和覆盖范围,将背街小巷、开放式楼院、沿街商铺门前区域等全部纳入环卫作业范围,做到“一把扫帚扫到底”。还将计划开展“全民城管·温馨家园”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活动,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即一个品牌、十支队伍、百名公众委员、千名市民城管代表、万名市民城管志愿者,放手发动城市管理领域的“朝阳群众”,鼓励引导更多的市民街长、市民城管、志愿者们帮助发现问题,提意见建议,实现城市管理共治共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