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环保产业园发展服务中心:

以实干担当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25日
   聘请中国供应链管理研究院为园区设计产业提档升级规划。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宋祖锋 通讯员 韩一清
  时代呼唤担当,发展需要实干。今年,面对疫情和市场的“双考验”,青岛环保产业园发展服务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即墨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创新赋能“强基础”、双线作战“加速跑”,实现园区经济提质增效。
  精准服务,
把稳经济发展“基本盘”


  对标深圳优质营商环境,融入园区20年来积累服务举措,深化企业“四日合一”“3个24”服务制度,组建共享服务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并建立企业服务诉求受理平台,制定企业诉求受理、分类、交办、督办、回访、销号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共受理、办结企业防疫、金融、用工、手续等方面诉求700余件/次。疫情期间,针对部分企业防疫物资紧缺现状,共为企业供应口罩10万余支、各类消毒液1万余斤、红外测温仪60余支,保障了企业顺利复工。
  同时,按照“中心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企业”的思路,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和智慧园区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服务企业强大合力。为助力企业复产“加速跑”,每月定期组织企业开展“企业家沙龙”,并通过“编印政策摘编”“在线解读惠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我为找订单”等活动,机关干部全部下沉企业生产一线,了解包联企业影响复产的产品滞销、订单不足等难点问题,现场办公分析原因,并积极为企业产品寻求销路。共举办8期“线上企业家沙龙”(6期“线上”),并帮助企业增加订单200余万元。
深化招引,
助力创新动能“稳增长”


  园区东临蓝谷、南接青岛主城区,地处青岛东翼现代制造业走廊与区域先进制造发展带,是即墨距离市中心最近的现代产业园区,在实现产城融合、成果转化、区域联动、功能互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园区依据中国供应链管理研究院对园区及产业所做的整体规划定位,选取9个KPI指标,把园区现有10个产业类别划分为2个前瞻性产业、3个提档升级产业和5个逐步退出产业,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定位,共盘活43.11亩低效利用土地,签约智能电力设备等项目4个、在建青岛东基恒等项目10个、在谈精密科技制造等项目2个,总投资28.8亿元,并为每个项目选派1名专办员,实施“一条龙”全程代办和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建设。同时,以青岛奥旭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为引领,采用“产业支撑+科技资源+服务平台+金融资本”运营模式,实现研发、产业化、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涵盖研发试验、工业生产和配套服务等产业全链条业态,打造“工业上楼”实践版本。
  危机中育新机。疫情对传统制造业企业是考验,也是“催化剂”,将加速企业数智化进程。园区依托“百辐网”“容商天下”等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资源,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造,实现传统企业的创新引领和转型发展。
加速融合
夯实品质园区“硬基础”


  围绕“二产改造提升、三产配套服务”的理念,园区投资2亿元规划建设18个班的教体局直属、省规完全小学;投资3000万元,实施品质园区提升工程,整治5条道路共3万余平方米;绿化提升4条道路2.7万余平方米;改造供热管道3000米,并于年底前启用公安网络安全用房和全区首个装配式模块化微型消防站,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精品园区。
  为汲取深圳、上海等产城综合体经验,园区依据提档升级规划,以“产业集聚+平台建设”作为核心竞争力,从产业升级、空间优化、品牌塑造、创新人才等路径实施转型升级策略,逐渐规划发展成为集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居住生活、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城综合体,着力打造“一带两核五区”(综合服务带,园区管理核心、综合服务核心,医养健康区、装备制造区、新材料创新区、汽车零配件制造区、食品加工区),使园区成为新型都市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区域特色发展的新形象、汇聚创新人才的新高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