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廉村居”建出发展力

胶州小镇全力争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25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震 通讯员 韩锡晨
  洋河镇地处胶州市南部,区域面积128.7平方公里,辖84个村、5.8万人,有党组织150个、党员2872名。据统计,从2017年—2019年,涉及村干部信访案占总信访件71%以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多为权利运行不透明、“三务”公开不规范、基层组织战斗力薄弱等。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洋河镇抢抓胶州市委部署“清廉村居”建设契机,在胶州市纪委监委领导下,洋河镇自2019年初全面启动“清廉村居”试点工作。截止到2019年底全镇已层级创建“青、黄、红”莲村居35个,占所辖村庄总数41.6%。清廉村居创建优化了基层组织运转,今年以来,涉及村干部的信访案件为9件,较2019年同期下降50%。清廉村居创建促进了乡村振兴,辖区内84个村集体收入从2017年的786万元,增长到2019年底的2300万元,两年时间增长近3倍。
  清廉导航
打出村居建设组合拳

  清廉村居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以村居为核心的管理力整合工程、凝聚力激发工程和执行力提升工程。围绕胶州市指定的“五清”目标和“四廉”工程,洋河镇组建了10多个部门参与的工作体系,发起综合攻势。
  一是一张评价表,建立村居建设坐标系。创建“清廉村居”关键是给村居运转建立标准化体系。从政治建设到组织生活,从管事理财到资源整合,从家风村风到文明实践,从经济发展到人居环境,确立了“三无+八好+五亮”创建标准,制定了“3+19+5”的工作评价表格。一张表格抓验收,让村居心里明白,干有标准、创有方向,让审核验收一看便知、不留死角。二是一张路线图,画出村居创建主动性。“清廉村居”创建只有让大多数村居能够参与进来,才有实际意义。为此,坚持“底线创建、示范引领、因地制宜、层级创建”原则,以评促建,确立了“青莲、黄莲、红莲”三个创建层级,建立了“1234”创建法,并以片区党委为主体申报实施。同时,坚持以奖促建,围绕“创上怎么办、创不上怎么办”建立了逐级创建、准入退出机制,进一步强化激励措施,让“清廉村居”建设具有步步推进的生命力。三是一套公开法,提振村居发展自信心。公开是清廉的生命线,为此出台《关于村级公益事业民主化建设管理的规定(试行)》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27条》,以村民微信群、村务公开栏、村庄电子屏、村广播等形式为载体,形成群众通过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民主参与,全流程、全要素直接参与的三维立体化公开监督模式。公开促进了基层组织和村民之间的互信黏合,也正因此,洋河镇在胶州市试点突破“村级公益事业限额标准”,将村级公益事业工程招投标限额由3万元提高到10万元。
清廉护航
念好乡村振兴发展经

  “清廉力”就是组织力、就是动员力、就是生产力,只有清清白白,才能轻装上阵,真正实现“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
  一是清家底,筑牢清廉之基。村居欲清廉,资产必清晰。“清廉村居”建设的第一突破口就是向“不见光”的资源开刀,让一切暴露在阳光之下,为此率先开展清土地、清合同、清债权“三清”行动,摸清村集体家底,推进整建制土地流转。目前已完成26个村庄“三清”工作,清理增加10000亩土地、700亩荒山、350亩水库、460亩矿窝,带动村集体增收800多万元,今年年底将全部完成84个村庄的“三清”任务。二是接平台,释放清廉之力。2019年8月份,通过整合5个村土地资源,引进投资16.7亿元的半岛田园综合体项目,曾有人问“为什么项目落户在洋河”,答案是“一是能给出成方连片的土地,二是基层组织能让项目后顾无忧”这两点都成就于清廉,这就是清廉的发展力。2019年先后引进胶州城投、胶州新城、胶州湾3家国有平台公司,落户“世界500强”总投资10亿美元的益海嘉里项目以及半岛田园综合体、新城环湾文旅等7大领衔项目,规划形成了8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动板块,实现了资源资本化、资本产业化。三是再分配,建立清廉之约。俗话说“患难容易富贵难”,清廉的考验不只是在贫穷时,而是在发展之后,公开持久透明的分配关系,既是检验清廉的试金石,也是长效清廉的磨刀石。为此,在集体经济发展之后,着力构建新型的乡村结构关系,在实现整建制土地流转的村庄,建立起“1+2”的村庄经济结构(1,即村集体合作社;2,即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派遣公司),将土地流转费、劳务佣金、土地入股分红、集体分红及福利、营效分红5块收益,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到农户手中。公平透明的再分配提高了村居凝聚力,推动了发展再整合。截至目前,全镇整建制土地流转达2万亩,并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入选青岛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名单,探索形成了“资源驱动型乡村振兴共同体”模式。
清廉领航
谱出乡村治理协奏曲

  清廉村居创建是个起点,更是一个“牛鼻子”。从洋河实践来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基工程,也是乡村振兴迈向改革创新的关键一着。
  一是固廉强基,向改革深水区迈进。制度固廉是“清廉村居”建设走长远路、走振兴路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洋河镇制定出台了《农村资源管理10条意见》、《农业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指导意见》、《关于增发村庄规模化土地流转集体增收专项补贴意见》、《开展“三清”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意见》等10余项制度,通过竞争上岗选出8名社区总文书,实施“一个人+一枚章+一套制度”的农村“三资”监督管理模式。坚持运转抓规范提升、权力堵灰色空间、价值开阳光渠道多路并进,让“清廉”成为自觉行动、价值认同、改革动力。二是以廉励治,向治理新结构迈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清晰的集体经济结构建立起来之后,基层组织与成员之间的黏合也就建立了法则,依托“1+2”集体经济组织,推行“3+1”的契约化治理结构(3,即集体经济合作社章程、土地股份合作社章程、劳务派遣公司章程;1,即村规民约),同时深化“勤善人家”乡风品牌评选和培育,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以契约化形式培育全民自觉。三是抓廉牵总,向乡村振兴迈进。发起“三个一批”工程,①巩固提升一批,促已创建村庄提档升级②改造整治一批,重点治理班子不强、矛盾较多导致增收乏力的村庄。③清产明权挂牌一批,为家底清晰的村庄验收挂牌。通过夯实基层组织,提升黏合力,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发起乡村振兴全面总攻。
  下步工作中,洋河镇将继续按照“一创领航、两纲定向、双发驱动、五纵作战、全域冲刺”的工作思路,主动弘扬“动车精神”,强化“全轮驱动”,以干部清白、村庄清廉,持续激活“地、人、房”及“山、水、林、田、湖”等资源,为“清廉村居”再筑一阶,用资源与清风的绿水青山赢得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全力争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