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慌冒汗可能是心脏在求救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27日
  近日,一位60岁市民在医院候诊时,突发急性心肌梗塞。万幸的是,医护人员发现后,立即为其进行心肺复苏,并跑步送往急诊抢救室,患者最终脱险。
  在世界心脏日到来之际,专家提醒,秋冬季节心脏问题高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世界心脏日于1999年设立,2000年9月24日为第一个世界心脏日,以后定为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健康的心,快乐人生”是世界心脏日的永恒主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晓丽

心慌、出汗、疲劳等
都可能是心脏病征兆

  日前,一位六旬市民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就诊,“患者当时感觉胃疼,到社区诊所做心电图发现有问题,才到我们医院就诊,没想到候诊时就突发心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徐冬玲表示,疼痛正是心脏病发作的症状之一。
  “与心脏相关的胸痛源通常位于胸骨下方,稍微靠近中心左侧,胸部有较大的压力感,或挤压、膨胀感。”徐冬玲介绍,心脏病发作时,疼痛可从胸部开始蔓延到肩膀、手臂、背部、颈部、下巴或腹部。男性可能会感到左臂疼痛,女性可能会有手臂或肩胛骨之间的疼痛。疼痛可能反反复复,时轻时重。
  除了胸部不适,心脏病患者前期还会出现其他一些非常隐秘的症状。徐冬玲介绍,心脏病发作前,患者可能会觉得异常恐慌,“如果没发烧,也没做重体力劳动或处于炎热环境中,毫无缘由地突然冒汗,也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征兆。”
  “心脏衰弱时,泵血效果不佳,导致体液滞留,会促使下肢或腹部水肿。”徐冬玲解释说,如果液体积聚在肺部,就会引发持续咳嗽或喘鸣,有时咳痰带血。
  此时由于心脏泵血不足,心脏、肺、大脑和肌肉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滋养,有些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前几天会感到异常疲劳。如果发生无法解释的虚弱,并且疲惫程度影响日常活动,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由于心脏衰弱或动脉阻塞导致循环不畅,很多女性患者会感觉恶心、消化不良、呕吐或腹胀等。”徐冬玲表示,在心脏病发作或心脏衰竭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喘不过气来,还可能心律失常,诱发头晕甚至晕厥。
抢救心脏停跳者
最宝贵的是最初4分钟

  对心脏和呼吸骤停的患者,应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心跳停止4分钟内立即进行复苏者,存活率可达到50%,超过6分钟才复苏者,存活率仅为4%,而10分钟才开始复苏者,存活率几乎为零。因此,抢救心跳停止者最宝贵的时间是最初的4分钟。
  徐冬玲提醒,心脏不好的人群,除了定期去医院检查外,做好生活调理非常重要,“只要用心调养好身体,就能降低心脏病发作次数。”
  首先,平时要多注意休息,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过度疲劳可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绞痛。“众所周知,情绪对心脏影响很大,平时要注意防止情绪受到刺激,不能让情绪波动过大。”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公瑶瑶表示,当遇到某些重大事情时要保持冷静,在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可通过听歌、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平时要避免屏气,不能做和屏气有关的动作,比如用力拉大便或者提重物等。”公瑶瑶解释说,这些动作会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心脏异常人群,尤其是心力衰竭患者,血压波动过大将加重心肌缺血,从而诱发心肌梗塞或心绞痛。
  此外,保持房间空气流通,湿度在60%左右、温度在23℃左右最为适宜。冬季室温不能过高,否则机体代谢旺盛,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室温太低也会引起血管收缩,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减少流向心肌的血液。
高盐高糖高油对心脏不利
少吃加工肉制品

  无论是否患心脏病,日常生活中,都应注意呵护心脏。要保持一日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不喝浓茶浓咖啡,戒烟酒,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远离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
  “高盐的危害非常大。”徐冬玲表示,高盐饮食可升高血压、血胆固醇,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全天食盐摄入量最好不超过6克,包括酱油、味精等含的盐,可试着用大蒜、姜、柠檬草等天然调味品代替盐。
  香肠、培根、热狗、火腿等加工肉制品,经过烟熏、腌渍、盐渍等处理后,含有较多钠、硝酸盐、磷酸盐和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对心脏有不良影响,应避免食用过多。
  “甜饮料中砂糖和液体果糖会让血糖升高,加重胃肠、血管、肾脏的负担,导致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进而引发心脏问题。”公瑶瑶表示,过量的糖分和油脂摄入还会造成脂肪堆积,增大动脉硬化风险。
  日常应多吃谷物,包括全麦粉、燕麦、糙米、大麦、玉米、荞麦和小米等,不但可防止身体吸收胆固醇,还能降低甘油三酯。菠菜、韭菜、芹菜等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降低对胆固醇的吸收;胡萝卜、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有助于缓解动脉硬化;苹果中的纤维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每天吃1个可促进胆汁酸排泄。




上一篇 下一篇